约2600字。
古诗鉴赏答题技法
lim
鉴赏是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古诗鉴赏,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且主观性强,分值较大。古诗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是个点难。即使基本读懂了,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更难述诸笔端。那么,在古诗鉴赏答题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技巧呢?下面就具体谈一谈,在读懂了的情况下怎样答好古诗鉴赏题。
第一,推敲问题。
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题干措辞一般都是准确严密的,考生答题时要仔细推敲。有的同学或者慌张,或者马虎,或者缺乏能力,不会推敲题目,抓不住要点,造成答题失误。比如2005年湖北高考题,第一问: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有的考生只抓住“所见”二字在原曲词中找信息,结果找来找去,都只局限在前半部分,无法完整地找到具体内容,最后只好把旷野景色、昭君仪仗当作“两种情景”完事。再比如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卷,第二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的考生只抓住“思想感情”作答,而忽视了“分析下阙的内容”这一要求,所以只答“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而漏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这一内容要点。
总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独立的省市卷,对考生的鉴赏要求,即考查目标,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考生必须推敲问题,做到依“问点”作答。有些考生答非所问,或答得不全、不深,这不一定是鉴赏水平的问题,而是审题态度和审题经验的问题。他们或者对题目一晃而过,没有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或者没有下功夫去分析筛选,抓不住要点。建议复习训练时,把每道题的“问点”圈出来,以引起重视,形成习惯。
第二,巧用术语。
有的考生虽读懂了诗,但就是下不了笔,或表述不清,那主要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在诗歌鉴赏答题中十分重要,它具有概括性,运用它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