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33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1张,教学案约1600+3730+97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2.通过鉴赏分析铺陈、类比、反语等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掌握作者的写法特征。
3.通过阅读理解文本,感悟跨越国籍为人类文明发出呼声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梳理行文思路,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独特匠心;
2.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并体会反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1)
1.展示圆明园如今的照片和复原图,介绍背景。
2.介绍写作背景与作者维克多•雨果。
二、活动一 追忆•圆明园之美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中国犯下了许多罪行,为何在这封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中,雨果先生着重提到了圆明园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3段,寻找大文豪雨果对圆明园评价。请用“圆明园是_____。”的句式进行回答。
(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划出雨果对这座圆明园评价的关键字词、短语。)
2.雨果先生凭借着自己超人的想象描摹出了圆明园,让我们回顾第三自然段,看看雨果先生从哪些方面想象并描绘了圆明园之美。
3.阅读第3段,思考作者如何具体地描摹圆明园之美并对圆明园进行深情赞美。
请用“圆明园之美,美在 ,你看作者使用了 ,从而深情赞美了圆明园 。”的句式表达。
示例:圆明园之美,美在神秘梦幻,你看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抽象和不可感的“月宫”和“梦”比喻具体可感的圆明园,突出了圆明园的美好和诗意,从而深情赞美了圆明园。
小贴士:铺陈就是诗经中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