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战后”的几点体会

作者:胡湛智  时间:2006/2/16 16:23: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再谈谈系统复习,这是提高成绩很重要的一环。系统复习应以全面复习教科书为主,参考书、习题集为辅,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考纲上所有的考点在教科书中都有反映,解析叙述也很清晰,但光靠教科书显然难以达到高考的要求,尤其想得高分的话。因此配合使用一些参考书是很有必要的,复习了一个章节要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做一做,系统复习从高三上学期开始最好能进行二三次,隔两三个月重复一次,每次的时间掌握在每周一科为宜,越往后时间逐渐缩短。进行几次系统复习会使你对教材了如指掌,而这正是高考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常常是容易拿分的部分,这一点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
  三、高考心理准备
  高考的竞争,包括了考生心理素质的较量。好的心理素质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一般而论,在大的考试前会产生紧张情绪;在决定性的中考、高考前几乎所有应考同学都会有焦虑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适当的焦虑还可以产生学习和复习的动力。心理素质好的同学临考时能较快地进入考试状态,差的同学就会在临考时紧张、急躁而怯场,影响了正常发挥。这种“怯场”还不时发生在平时成绩好、预考成绩好的同学身上,这充分说明了高考心理准备的重要性。高考的心理准备我想是包括了考生已具备的好与差程度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试心理的调节能力,关键在如何迅速提高这个“素质”和“能力”。这方面很多老师在报刊杂志中不断有指导性的文章,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注意收集、阅读并领会。我想说的是自己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1、锻炼和培养心理素质的长期性
  A、热爱学习,循序渐进,注意积累,树立自信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重视每一次考试。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如果你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平时成绩优秀,有足够的自信心,试问有何担心、紧张、怯场的必要?考试本身就是检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某一次考试,某些知识点没有考好,只要考后注意补上这一课,一次比一次进步,长期坚持一定能提高你的承受能力。我从小爱读书,学龄前已能熟读《中国少年报》,但我入学以来,不吃老本,一贯热爱学习,喜爱运动、劳作,更喜欢参加竞赛;从小学到高中,我参加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虽说每次都获奖,但我仍然要说重在参与。我感觉每一次考试和竞赛都锻炼了我,我甚至觉得不考试心里不踏实,通过考试知道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找出差距,这实在是一件愉快的事。所以我认为一贯的勤奋学习,注重锻炼意志和身体,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
  B、好的学习方法会提高对考试的心理承受能力
  怎样做到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不心慌呢?常言道“有备而无患”,这个“备”就在于你平时怎样锻炼自己,怎样找到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有点小经验供大家参考:一是培养自己做作业时养成“闭卷”的习惯,当然在平时做作业中有做不出要看书的时候,这时就只看书温习而不做作业,一旦有了思路就闭卷做作业,逐渐习惯不依赖书本和笔记,这时考试就和做作业大致一样了。二是怎样记公式、定理、性质等必须强记的知识。我的办法是学一个记一个。时间久了会忘记是吧!方法就是在记后的做题中不论用上任何一个公式、定理,都立即在草稿纸上默写一遍,发现错了就反复记写一次,这样通过多做题就形成了永久的记忆,考试时也同样写在草搞纸上,经过长期的训练不但能加快做题速度,考试时会少失误或不失误。三是劳逸结合,讲究学习效率。方法是学习时(如听课、温习、作作业)要全力投入,决不受任何干扰;休息时要完全放松,去打球、散步、看球赛等。这个方法掌握好了,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而不是磨时间。
  2、重视指导性的文章
  老师们在这方面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是老师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精华,从这里你可以学到怎么办,可以知道在复习时、进考场前、进考场后、审卷审题、终场前的心理调节等。我的感觉是看这些文章不但不会影响复习,相反会使你平静,更加有利于复习。总之,高考的心理准备,既要长期的训练,也要在最后阶段进行短期的调节。心中有数了,一定会提高,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四、关于填报志愿
  这方面我只谈一点体会,因为在填报志愿时老师和招办会讲很多原则和方法引导你。我说一说我对“热门”院校、专业与“冷门”院校、专业的看法和理解,所谓“热”和“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一段时期“热”的,过几年可能“冷”;在你填报时还“热”得灸手,等你毕业时又变“冷”了。大家要把眼光放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不能一昧去追求“热”,做出非“热”不填的决定。每个考生都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再三地斟酌,当自己的愿望和他们不一致时,更要多听多思考。有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志愿填报不实际,上了线未被录取。实在是太可惜。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把第一、二志愿按照取分线拉开档次,一定要留有余地。要在某一个层次中适当地填一个服从调剂,保证在自己的目标达不到时还有一个录取的机会。
  五、高考总复习计划及有关高考其它方面的一些经验
  1、关于复习时间的安排
  从大的安排上说,高三上学期(包括寒假)应进行一至二次系统复习,其余的课余时间应用来做大量的练习题,这样大量做题要持续到第一次模拟考试前约半个月。这个提前量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你取得总复习的主动权,而且有意识的提高做题层次对顺利地过会考关可增强信心。下一阶段应视第一次模考的结果而定,若考得不理想,应继续大量做题;如考得较正常,那未下一阶段可适当减少做题数量,有计划、有目的地找一些专题讲解来钻研,在《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数理化》等刊物上很容易找到这类小文章,然后努力将这些零散的专题知识的题型、结论、简便方法等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是很用得上的。在这段时间内至少应再进行一次系统复习,并持续到六月初最后一次模考。这时对成绩仍不理想的同学,要变为小剂量做题,整理一下知识点;对成绩较理想的同学,可利用这最后的宝贵的一个月时间,进行一次各科知识点的细致的消化,挑典型的难题来“啃一啃”,多领教一些名师指导,用心去领悟,哪怕只领悟到一点点也是十分宝贵的,这会使你在高考中得到很大的帮助。假日里,可抽一点时间去郊游,充分放松自己,以乐观的轻松的心情迎接高考。高考前三四天,所有的同学均应放下书本和习题,调节“生物钟”,来缓解紧张复习对神经的抑制性。这是大的安排。
  每天的安排应是怎样的呢?我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打“疲劳战”,盲目蛮干,硬撑着熬夜,不遵循科学的结果必然是伤了身体,学习也无多大长进。具体对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适合的方式,我谈谈我的方式供大家参考。我每天早上5:30起床,用半小时左右背英语课文和单词,再用一刻钟把前一天晚上复习的要点作一简单回顾;中午时间则用来阅报,读期刊、练习英语作文、摘抄素材等小工作,并尽量睡30分钟;下午放学后先去打半小时左右的篮球,晚餐后再开始学习。在大量做题阶段,我规定自己每天花四个小时做两套标准卷,每一卷二小时,不论做完与否都决不超时。然后花半小时查对和纠正错误,在11:00时左右睡觉,这是最艰苦的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晚上就比较自由了,一般在10:00~10:30睡觉。这个日程表有四点很重要:一是早晨的回顾,这是保证复习质量的重要一环;二是中午的午休,它能保证你下午上课的精力充沛;三是半小时的运动,它可以保证较长时期“马拉松”式的高强度学习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有“7+1>8”这个算式的提出,即适当的放松是高效率的保证,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四是晚上的睡眠时间,每天六个半小时不能再减少,否则,白天上课就会瞌睡,而且学习效率低下,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掉了一身肉,成绩不理想,望同学们三思。我的经验是生活越有规律,效率越高,成绩上升越快。建议同学们制订出自己的总复习时间的长期安排,并强制自己严格执行。
  2、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确定高考目标及如何达到的问题
  高考是一种区分型的考试,所以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同学都考得多么好,因此要结合自己一贯的情况为自己订出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曰总分要达到多少;二曰具体到各科又要达到多少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切忌好高务远,然后结合高考“3:5:2”的难度分布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不用过多地纠缠于简单题,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上;对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应在充分练习了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基础上来试攻难题;对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许连中等题都感到一定困难,那就应该从解决简单题入手,逐步过渡到中等题,大胆地放弃难题。所谓“放弃”,就是平常基本不做难题,考试时也不过多纠缠于难题,能做多少算多少,一旦做不出就马上“撤退”。之所以建议基础不好的同学这么做,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高考中的难题只占约30分,基础题就有120分之多,好好地把握这120分,争取提高做题的成功率,若各科都考到110分以上,高考成功就有了相当的把握。
  其次,高考不但考解题能力,而且考解题速度,题量相当大,以至大多数同学来不及做完考卷,这时如果你过多地纠缠于难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该做出的题没了时间,就太不合算了。很多同学总是这也丢不了,那也放不下,结果必然是双重地浪费时间——复习时间和考试时间,所以请同学们认真考虑,相信你能作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适当留出检查时间,提高正确率。不管何种程度的同学都容易忽视这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高考的时间非常紧张,极少有人能留出足够的时间作全面检查,因此,在提高做题速度的同时必须在平时就注意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尽可能在考试时做第一遍难度小的题时就做圆满,不寄希望于再检验,然后,尽可能地留出十分钟左右时间检查有希望的得分题,因为这最后十分钟也许你做不出的难题已经希望不大了,所以有必要引起特别注意。
  3、对成绩优秀的同学的一个小建议
  我们在做题时尤其是在做难题时,只要能对每个题作深一层思索,就会发现隐藏在形式后面的出题人的意图。特别留心过两者之间联系的人通常会发现题目的某种形式、某些条件、某些词句暗示着出题人欲考查的知识点,这对于找到解决难题的思路是大有帮助的,联系了欲考点与题目给出的条件就容易求解。我认为这是高考的“高级战术”,它通常对所有科目都有效。请记住,学会站在出题的高度审视考题,是能考高分的同学应该做到的。
  4、有关参考书的问题
  该选择哪类参考书,什么样的参考书才是好的参考书,参考书越多越好吗?
  参考书当然并非越多越好,我认为每个科目适用的参考书只要一二本就够了,以免被弄得无所适从。有的同学见好就买,企图“本本俱到”又“贪多嚼不烂”,影响了总复习,这是不可取的。现在市场上各种参考书多如牛毛,建议大家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正规发行的精品。这需要大家学会鉴别。在购买前多翻阅,一本质量好的参考书、正规发行物,首先,它不会有文字模糊、残缺、装订不齐等问题;其次,是经过严格校对的书中,内容不应有错别字和英语字母不规范等错误;第三,最重要的是买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书。人各有所缺,所以不能笼统他说某类书好与不好,一般来说,参考书分三大类:一类是系统复习的,一类是专题讲解的,还有一类是习题集。系统复习的书必不可少;专题讲解的书不是很重要,书后的习题也无必要全做,所以作用不大;习题集应买标准试卷集,大量做题阶段主要依靠做标准卷(在规定时间内)来达到
  103练习目的的。
  5、争取一切得分机会
  对于填空和选择题,以及难题中做得出和想得到的公式、定理,不管怎样也至少要填点什么,写点什么,不要留空白,哪怕不会做也要填,争取多得分,因为高考不是做作业,在考试时不用弄懂所有的东西,能拿到分就是胜利。
  6、关于报刊的订阅
  报刊订多了不仅是浪费,堆积如山的报刊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我向大家推荐一些精品,这是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致公认的较高水平的刊物。如《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数理化》、《数理天地》、《理科应试》、《中学生语数外》、《英语画刊》、《作文通讯》、《咬文嚼字》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几份适合自己的刊物订阅,而且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看完并消化它。
  7、其它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两个小问题,一是注意考试时字迹要工整,字写得不美观不要紧,但必须写得端正、清晰、正确,不要让阅卷老师有辨认的困难;二是提醒大家要注意身体,就是得了感冒,也会降低学习和复习效率。总复习的时间多么宝贵啊。
  六、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想与大家交流、供大家参考的点滴经验,然而高考决不是仅凭一些“经验”便可取胜,还需大家用艰苦的劳动去圆自己理想的梦。由于各人在学习条件、层次、兴趣、目的及生活习惯诸方面各有差异,我的这些体会不敢说会对大家有多大的帮助,但我的心里是很希望它是攻玉之石的。辛辛苦苦十二载寒窗去等待三天检验,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吗?
  同学们,上大学虽然不是高中生唯一的选择,但它是一次人生转折。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召唤我们这一代青年,跨世纪的发展目标需要更多的“四有”新人,我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关怀,我们有一个优越的大环境学习,我们有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培养、教育和支持,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中,我们完全应该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为祖国贡献力量。但是,学习,这种艰苦的劳动,是要靠自己付出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遵循学习规律,走好每一步,才能取得优秀成绩的。当你的学习退步的时候,当你的思想松懈了而欠下很多功课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放弃,放弃也许就毁了自己。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为了你自己的理想,为了父辈们的殷切期望,为了明天的中国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新的起点正等待着我们!
  祝大家成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