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词语用法”专项指导

作者:不详  时间:2024/8/16 17:22: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一、实词与虚词的考法
  1.正确使用实词
  两种考查形式:①判断词语运用正误;②辨析选用恰当词语
  ①3个考查层面:语本身的意义;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即临时意义);③词语的用法
  2.正确使用虚词
  三种考查形式:①判断虚词运用正误;②辨析选用恰当虚词;③根据语境填写虚词
  ①2个考查层面:句辨析中对关联词的搭配、位置的考查;②单独对虚词的考查超然客公众号
  3.“词语使用”明细表

  【考题示例】
  (一)基础组合: 四季——虚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就”
  1.虚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就”
  2. 顿号与无顿号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
  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1.在文学作品中,有些意义不那么实在的虚词也具有一定的表情达意作用。请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就”字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答案:“就”,表强调,语段通过反复使用“就”多次强调,表现了小城人民一成不变的单调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深深的无奈。
  解析:“就”,此处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表强调,语段连用四个“就”,通过反复使用多次强调,表现了小城人民的生活从来如此,一成不变,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深深的无奈。
  2.文中有三处提到“风霜雨雪”,第一处运用顿号,后面两处将其组合成一个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第一处用三个顿号将“风、霜、雨、雪”分隔成四个词语,表明这是四种并列的自然现象。②后面两处,不用顿号,“风霜雨雪”被凝缩成一个词,指人世间的磨难,更加侧重于表示其象征义。超然客公众号
  解析:“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此处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三个顿号将“风、霜、雨、雪”分隔成四个词语,表明这是四种并列的自然现象。
  “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这两句中不用顿号,被凝缩成一个词,在文句中具有象征意义,指人世间的磨难,不加顿号,更加侧重于表示这一象征义。         
  二、理解并分析实词、虚词含义
  1.多义词的词义辨析
  ①多义词有多个义项;
  ②有些多义词,不仅词义发生变化,有时词性、词的色彩也发生变化。
  2.表层义与深层义
  (1)特殊含义
  ①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
  ②象征义——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本体”)。
  ③反语义——要将褒贬互换;
  ④双关义——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⑤指代义——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2)循环阐述论第二个方向——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在词语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判断含义阐述的合理性。
  (3)循环阐释论的第一个方向——“3步骤”
  ①读准题干——暗示(“正向模仿”,“反向模仿”)
  ②联系句意(“句心”)
  词语在语境中的合理性——上下文或隐或显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超然客公众号
  ③结合修辞
  文采显示语言弹性——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褒贬色彩)、语体义(书面语,口语)、仿词义(“相似点”)
  【考题示例】   
  (一)同词不同义——“人”
  1.同词不同义
  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伽马刹车指令员”在此次返回舱顺利着陆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A.人怎么还不来?
  B.他人在心不在。
  C.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答案:C
  解析:C项和例句中的“人”是代词,代指每个人,或者指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A项指别人、他人。B项指“身体”。D项指夜归的主人公。
  对划线句,设计进入文本“句心”的二项模式的核心问题,并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做一个表述。超然客公众号
  答案:“人”——①从特指与泛指两个角度,探究指代的内容。
  ②同一个词指代人的内容,有特指与泛指的区别。特指,是某个或某几个具体的人。泛指,是群体人物。“他人在心不在”中的“人”是指“身体”,“心”限制“人”的含义。
         
  专练提升
  一、同词不同义——“上头”
  1.下列句子中的“上头”和例句中加点的“上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这种香味具有显著的提神醒脑功效,让人非常上头。
  A.孩子的成绩不断下滑,家长很“上头”。
  B.不少城里人对美丽乡村生活很“上头”。
  C.室友不喜欢螺蛳粉,说味道太“上头”。
  D.这白酒度数很高,才喝两口就“上头”。
  一、同词不同义——“上头”【答案】
  1.B【解析】B项和例句中的“上头”均指喜欢,感兴趣。A项指生气、懊恼。C项指味道重,令人不舒服。D项指饮酒微醉时的感受。
  【问题设计】
  2.对句子设计进入“句心”的二项模式的核心问题,并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做一个表述。
  2.“上头”——①从褒贬两个角度,探究词语的肯定与否定意味。
  ②同词不同义的判断中,句心得褒贬色彩会限制词语的意味是肯定还是否定。
  二、实词填空
  1.这些事迹,阐释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________(信任/信赖)和拥护的根本原因。
  2.自14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公开网红小冉抽脂感染去世一事以来,民众在跟进事故________(原委/缘由)与处理结果的同时,再次聚焦医美话题。
  3.作为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兼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在退休后依然多次飞赴一线,开展外交________(调解/斡旋),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理念传得更远。超然客公众号
  4.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________(掣肘/骚扰)。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卡住脖子。   
  5.建党百年主题剧对巾帼英雄的塑造也是具有开创性的。《中流击水》叙述了青年邓颖超敢于同________(扣押/扣压)爱国学生的反动警局抗争的故事,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6.冬奥会开赛以来,赛事远行总体平稳良好,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纷纷对各赛区冰雪场馆________(给予/给以)高度评价。
  参考答案:1.信赖
  【解析】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依靠,词义比“信任”重。
  2. 原委
  【解析】原委:指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强调原因。原句强调的是事情的经过,故选“原委”。
  3. 斡旋
  【解析】调解:用于日常口语中,指劝说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斡旋:是外交辞令,常用于调解重大的国际争端,是书面语体。应选斡旋。
  4. 掣肘
  【解析】“掣肘”: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难开展。“骚扰”:意指扰乱他人,使之不得安宁,含贬义。尽管中国高科技企业受制于人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但也不适用较口语化的贬义词“骚扰”,此处应用书面语色彩较强的“掣肘”。
  5. 扣押
  【解析】扣押:指扣留,拘留,其搭配对象是物或人。扣压:指扣留下来不办理,其搭配对象多指物品,如文件、意见等。故选扣押。
  6. 给予
  【解析】“给予”和“给以”都有给的意思。但前者是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后者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所接受的人。故选给予。
         
  三、虚词填空
  1.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________(必须/必需)的原料。
  2.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由于/至于)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超然客公众号
  3.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的规模和品牌,________(即使/虽然)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
  4.甜美的笑容是你的语言,温柔的举止是你的名片,________淹没在多少人中,你________会让人一眼认出你,认出你优雅的身姿,认出你脱俗的美丽。(不管……也/尽管……还)
  5.天空飘起零星的细雨,他撑着一把伞从家里出来。去图书馆,________(或者/还是)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参考答案:
  1.“必需”
  【解析】“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根据语境,应选“必需”。
  2.至于
  【解析】“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放在“哪所”前。“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3.即使
  【解析】“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其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与下句的“也”属固定搭配。“虽然”往往与“可是”“但是”连用,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   
  4.不管……也
  【解析】“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应选:不管……也。
  5.“还是”
  【解析】“或者”表示选择关系,只能用于陈述语气,此处应用“还是”。
         
  四、基础组合: 饭场——数量词的表达效果:“一点”“一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 ① 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跛女子在他未到馍筐之前,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端着自己的饭碗一瘸一跛地离开了。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 ② 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得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 ③ 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如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 ④ 地吃起来。超然客公众号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径直  懵  迷蒙  大快朵颐
  B.径自  懵  迷离  大快朵颐
  C.径直  怔  迷蒙  狼吞虎咽
  D.径自  怔  迷离  狼吞虎咽
  2.选文用词精妙,简要分析文中加点的“一点”“一脸”的表达效果。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如……”的表述,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严肃文学不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
  (2)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如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
  参考答案:
  1.C【解析】第一空,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侧重于表示战略意图。径自:副词,表示自作主张,直接行动,侧重于表示人的意图。语境形容他向饭场走过来,是走路的状态,应选“径直”。
  第二空,怔:发愣,发呆;懵:指一时的心乱迷糊。语境形容人在馍筐前发愣的状态,应选“怔”。
  第三空,迷蒙:形容烟雾弥漫,景物模糊。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糊。语境是指雨雪弥漫,景物模糊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应用“迷蒙”。超然客公众号
  第四空,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大快朵颐:形容非常痛快地吃。语境形容吃东西时的急切,应选“狼吞虎咽”。
  故选C。 
  2.①“一点”中的“一”强调数量少,极言乙菜盆底子上剩余的汤水少,表达他渴望和欣喜的心理。   
  ②“一脸”中的“一”强调满,写出菜汤溅得他满脸都是的样子,凸显他当时困窘而痛苦的心理。  
  【解析】①“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中“一点”强调乙菜盆底子上剩余的汤水太少,“还有一点残汤剩水”突出他渴望和欣喜的心理。
  ②“溅了他一脸菜汤”中的“一脸”是说满脸都是,形容菜汤溅出来的样子,凸显当时困窘而痛苦的心理。
  3.①“严肃文学不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中的“如”是“比”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严肃文学与我们的距离比我们想象得近。
  ②“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如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中的“如”是“好像”的意思,是比喻词,把“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比作“炸弹的爆炸声”,细致地刻画了他在舀剩菜汤时强烈的自尊使他内心惶恐的心情。
  【解析】①“严肃文学不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如”表比较,意思是严肃文学离我们的距离比想象近。超然客公众号
  ②“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如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如”是比喻词,好像。本体是“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喻体是“炸弹的爆炸声”,用“如”把本体与喻体直接联系起来,表明二者之间有相似性,细致地刻画了他在舀剩菜汤时强烈的自尊使他内心惶恐的心情。
  【问题设计】
  4.对文本,设计进入文本“句心”的二项模式的核心问题,并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做一个表述。
  4.饭场——①从数量字“一”表示“多”和“少”两个角度,探究“暗示性文心”的具体内容。
  ②同一样一个数字,往往存在二项对立的比较点。数字“一”,可以表示“多”,也可以表示“少”。“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中,“一点”强调乙菜盆底子上剩余的汤水太少,“还有”突出他渴望和欣喜的心理。“只有”表示遗憾的心情。“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中,“一”强调满,写出菜汤溅得他满脸都是的样子,凸显他当时困窘而痛苦的心理。从今有的文本材料推断,似乎是写“他”第一次讨饭的情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