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专项指导

作者:不详  时间:2024/8/16 17:12: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必备知识
  (1)科普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是说明单个事物的特征,二是综合说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是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科普文整体阅读的三个切入角度
  ①快速浏览文本,捕捉文章话题。写作对象、哪一领域、什么问题、写了什么内容、什么方法、怎样的特点。
  ②注意语言特色,关注文体特征。
  ③学会因题读文,搜索关键信息。
  (3)科普文的结构
  ①科普文的结构特点
  科普文的结构一般为: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科普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超然客公众号
  ②科普文的说明顺序
  科普文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等),最常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其整体布局还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等。   
  ③科普文结构类试题的两种答题思路
  思路一局部布局(段落结构)的分析
  思考文章某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哪些材料,是如何运用这些材料的。
  思路二整体布局(全文)的分析
  思考文章是如何开头、过渡、结尾、结构照应的,各段落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4)科普文常见的八种说明方法
  方法
  解说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更具体,更详细。
  引资料
  引用一些诗词、名人名言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精确、科学,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超然客公众号
  分类别
  依照事物的种类逐一加以说明,使文章条理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打比方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下定义
  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对抽象的字词理解得更加透彻。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对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一般性的解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5)科普文的语言   
  ①重要句子
  鉴于科普文的文体特征,作者往往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富有情趣。
  ②语言特点
  特点
  解说
  准确性
  科普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因此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超然客公众号
  科学性
  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严密性
  说明文要求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趣味性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③科普文语言类试题的四种答题思路
  1.抓关联词,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
  2.抓指代词,体会语言的简洁明了。超然客公众号
  3.抓描述性词语,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4.抓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鲜明生动。
  (6)科普文标题类试题的三个关注点
  ①标题的关键词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感情
  ②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③读者的接受性
  专练提升
  (2024·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达尔文雀隶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一共14 种,其中 13 种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另一种分布在距加拉帕戈斯群岛600km的可可岛上:达尔文雀羽毛颜色均为暗色,体形相似,体长7-12cm不等,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喙部的形状和大小。据考证,这14 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100 万年至300万年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1835 年9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形目鸟类,并采集了标本带回英国。后来,英国鸟类分类学家 Gould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达尔文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在《物种起源》中论述到:“这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雀形目小鸟实在令人感兴趣,它们由一个种分化出来而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这些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形目小鸟促使达尔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后人为了纪念达尔文就把这些雀形目小鸟称为达尔文雀。
  (摘编自邓文洪、郑光美《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
  材料二:
  1938 年12 月,28岁的英国帅小伙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研究不同种“达尔文雀”的繁殖和觅食行为。每天上午他外出观察这些小鸟,下午则捕捉个体尝试进行圈养,看不同种之间是否会发生杂交。正如达尔文曾指出的那样,“达尔文雀”非常温顺,不怕人而易于接近。这些“很傻很天真”的鸟,是拉克在野外非常难得的理想观察对象。
  1939 年4月,拉克一行和4种共计40 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从4月底至9月初,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6400 号“达尔文雀”标本!根据掌握的翔实资料,拉克很快撰写出了题为《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的专著。而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面对同样的原始资料,1947 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拉克的新作《达尔文雀》,书中竟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   
  拉克在第一本书中依据野外观察和标本测量数据对“达尔文雀”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并把主要篇幅放在了阐述种间以及种内变异上。比如喙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之间和同一种但分布于不同岛上的种群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受到当时主流观点认为亚种之间形态差异不具备自然选择上的适应性的影响,拉克在“达尔文雀”身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认为上述差异主要是在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当中发挥作用,即同种的雌鸟主要通过喙型来识别同种的雄鸟。而生活在大达夫尼岛的甲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由于具有介于两种之间的喙型,而被认为可能是杂交的产物。
  在回到达丁顿会堂学校又教了一年中学生物之后,拉克开始为军方工作,主要是与其他科学家一道为刚刚投入实战不久的雷达提供智力支持。在这期间,生态学上一项名叫高斯原理的理论引起了拉克的注意,并最终改变了他关于“达尔文雀”的研究结论。他明确地指出竞争导致了“达尔文雀”在食物资源利用上的分化,产生了已知的14 个种和它们形态各异的喙。以地雀为例,在同时有大、中、小地雀的岛上,3 种鸟喙的大小都不重叠,对应着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喙的大小却介于两种的正常值之间,这两个小岛上各只有一种食种子的地雀,因此表现出了竞争释放,即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拓展实际的生态位。就是说这两个岛的中地雀和小地雀可以选择利用的种子大小更为多样化。拉克的新书用形态学、生态学和行为学方面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予以佐证,并揭示了地理隔离和生态位分化在物种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稍显遗憾的是,拉克的新书更多提供的还是一种描述性的结论,定量性统计分析有限。比如,尽管他指出了对食物资源的竞争是主要的演化驱动力,但却没有提供大、中、小地雀在取食种子大小上是如何分化的例证。又如,他指出了对于同域分布的种群而言,生殖隔离是最后形成物种的关键一步,却没能说清楚究竟是何种机制导致了生殖隔离的实现。这些遗憾被开始于34 年之后并延续至今的一项长期研究弥补。    超然客公众号
  对“达尔文雀”的研究,研究者们手中的工具从达尔文时代的猎枪,到拉克的望远镜,再到后来的雾网和录音机,发展到了今天的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对于“达尔文雀”的认知,既有最初达尔文的慧眼未识珠,也有拉克两本著作之间观点的骤然转变,更有另一个研究团队42年的荒岛坚守。在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的研究中应当去追求长期的开放式的持续工作,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演化及生态过程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尽头。
  (摘编自 Robbi《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
  1.下列关于“达尔文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雀”并非特指某一种鸟,只是它们在体形和羽毛颜色上存有相似的特征。
  B.如果“达尔文雀”的喙部形状和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则表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种。
  C.受主流观点影响,拉克认为“达尔文雀”喙型差异主要在种间生殖隔离中起作用。
  D.受高斯原理启发,拉克提出,食物资源的竞争,导致“达尔文雀”的喙型变得不同。超然客公众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发现带回的雀形目鸟类是没被描述过的新种,这启发了他关于生物进化的思考。
  B.“达尔文雀”性情温顺,易于接近,这有利于研究者进行野外观察以及标本采集工作。
  C.《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主要阐述了“达尔文雀”种间以及种内的变异。
  D.《达尔文雀》用多方面资料佐证观点,提供的是描述性的结论,定量性统计分析不足。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具有介于两种之间的喙型,这是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发生作用的表现。   
  B.拉克的新书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出重要结论:不同岛屿的地雀喙型有异是由地理隔离和生态位的分化造成的。
  C.拉克通过长时间的野外观察和认真的室内研究,掌握了翔实的资料,撰写完成两部关于“达尔文雀”的学术专著。
  D.目前科学家已开始使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来进行研究,弥补了“达尔文雀”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中的遗憾。
  4.材料二标题为“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研究“达尔文雀”有哪些“传奇”? 试加以概括。
  5.“达尔文雀”的研究历史,给了我们关于科学研究的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则表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种”错,原文“比如喙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之间和同一种但分布于不同岛上的种群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可见单凭喙的大小和形状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属于不同的种。
  2.A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达尔文发现带回的雀形目鸟类是没被描述过的新种”错,原文“后来,英国鸟类分类学家 Gould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选项中“达尔文”应为“Gould”。
  3.C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这是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发生作用的表现”错,原文“而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喙的大小却介于两种的正常值之间,这两个小岛上各只有一种食种子的地雀,因此表现出了竞争释放,即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拓展实际的生态位。就是说这两个岛的中地雀和小地雀可以选择利用的种子大小更为多样化”,可见应是“食物资源的竞争”的作用。    超然客公众号
  B.“不同岛屿的地雀喙型有异是由地理隔离和生态位的分化造成的”错,原文“拉克的新书用形态学、生态学和行为学方面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予以佐证,并揭示了地理隔离和生态位分化在物种形成上的重要作用”,可见“地理隔离和生态位的分化”影响的是“物种形成”,而不是“喙型有异”。
  D.“弥补了‘达尔文雀’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中的遗憾”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在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的研究中应当去追求长期的开放式的持续工作,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演化及生态过程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尽头”,没有谈到利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得到的研究成果。
  4.①同一个人面对同样的资料却得出了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②在研究了一百多年后,“达尔文雀”仍有许多未解之谜;③团队坚守荒岛 42 年观察研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根据掌握的翔实资料,拉克很快撰写出了题为《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的专著。而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面对同样的原始资料,1947 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拉克的新作《达尔文雀》,书中竟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可知,同一个人面对同样的资料却得出了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
  ②由“这些遗憾被开始于34 年之后并延续至今的一项长期研究弥补”可知,在研究了一百多年后,“达尔文雀”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③由“更有另一个研究团队42年的荒岛坚守”可知,团队坚守荒岛 42 年观察研究。
  解析:①科学研究会受同时代观点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自己的理性选择和判断;②科学研究需要持久地探索,要有恒心和毅力;③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由“受到当时主流观点认为亚种之间形态差异不具备自然选择上的适应性的影响,拉克在‘达尔文雀’身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后来“生态学上一项名叫高斯原理的理论引起了拉克的注意,并最终改变了他关于‘达尔文雀’的研究结论”,可见科学研究会受同时代观点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自己的理性选择和判断;超然客公众号
  ②由“1938 年12 月……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1939 年4月,拉克一行和4种共计40 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从4月底至9月初,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6400 号‘达尔文雀’标本”“1947 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拉克的新作《达尔文雀》,书中竟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更有另一个研究团队42年的荒岛坚守”可知,科学研究需要持久地探索,要有恒心和毅力;
  ③由“对‘达尔文雀’的研究,研究者们手中的工具从达尔文时代的猎枪,到拉克的望远镜,再到后来的雾网和录音机,发展到了今天的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可见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