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攻略

作者:不详  时间:2024/1/3 15:57:3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高考语文做题时间偏紧是趋势
  在高考的战场上,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尤其是语文科目,因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阅读理解、古诗文赏析、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等,极为耗费时间。尤其是新高考试卷,文字阅读量越来越大,客观题逐步减少,主观题增多,阅读类设置双文本,文言文往议论性发展,语言运用题新题频出,这对于时间的把握更是考验着每一个考生。要想顺利完成,极其困难。可以说,高考语文做题时间偏紧是趋势,是常态。
  近年试卷变化
  2023年高考题相比2022年,有几点变化:
  ①2023年大论述增加2分,共19分,小说减少2分,共16分。整体恢复到2021年的分值设置。
  ②选择题继续减少,2021年为12道,2022年为10道,2023年仅有9道(含断句题8选3题型)。
  ③语用类真正考查具体语境下的语言运用,全为非选择题(2022有1道小题为选择题)。
  命题趋势与结果:全卷书写量加大,时间更紧,区分度会更小。
  专家会认为,这是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而实际情况呢,未必如此。现在很多高考主观题想法是好的,但因为语文评分机制的特殊性,最终可能是花架子。
  就拿2023年的文学短评来说,似乎很高级,而且还“教考衔接”了,其实不过是借了一个躯壳,答案也并非考真正的文学短评,学生答题思维仍然是相对固定的。
  你要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来答这道题,他能写出什么花样来?恐怕还不如老老实实踩点作答。
  这样的命题导致区分度更小,是几乎不可避免的。因为选择题多,分数评价客观,高手拿满分,做错就是0分,没有回旋余地,而主观题多,考生很少能拿满分,尤其是双评机制下,阅卷老师就像食堂打菜的师傅,总要习惯性地“抖抖手”,再好的答案可能都被扣了点分,而答得不好的,只要不是瞎扯,多少会给点分。
  前一阵一个大型联考,四五所名校参加,数学、英语的高分都145以上,语文最高分只有124分,不是考生水平低,是命题者和阅卷者共同扼杀了高分可能。当然高考真题的情况会更好点。
  新高考卷各题型时间具体安排
  总体原则:总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平均每分钟得1分。要给作文留足50分钟的时间。
  1.论述类文本阅读: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大约需要25分钟。
  2.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大约需要15分钟。
  3.文言文阅读:3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1道主观题,大约需要18分钟。
  4.古代诗歌阅读: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大约需要12分钟。
  5.名篇名句默写:6个空,控制在2分钟左右。
  6.语言文字运用:大约需要23分钟。
  7.作文:共60分,最少需要50分钟,这是底线。即使时间不够,最好也有一个提纲,再动笔。
  8.最后留出5分钟涂卡和检查答题的时间。
  五点备考建议
  以下是来自高三语文老师的五点复习建议,供参考借鉴。
  第一,务必控制好论述类答题时间。
  2023新高考I卷论述类前5小题共19分(2022年为17分),很耗时,而且让人头脑发晕,做得是否顺畅,很影响心态。
  加上开考不久,考生喜欢大篇幅地写答案。而实际上,高考官方答案非常简洁,一般就是两三行。
  20分钟之内做完的学生很少,很多考生都要做30分钟左右,所以,20到30分钟区间都属正常。但如果超过30分钟,一定要果断换题作答,以免影响全局尤其是作文无法完篇。
  第二,古诗文背诵要达到滚瓜烂熟的地步。
  高考默写是不太允许丢分的,所以背得越熟越好。高手做名句默写题,只要1~2分钟左右,轻松拿到6分,还可以节省出宝贵的4~5分钟答题时间。
  第三,文言文答题时间的弹性最大。
  因而重点突破文言文,是最重要的建议。
  一个是考前重点突破文言文基础和练习,一个是考试时提高阅读速度,这样文言文在18分钟内,甚至15分钟完成是有可能的。
  第四,留足相对充裕的时间写作文。
  大多数考生在考场只有45分钟左右写作文,如果题目偏难题量稍大,时间可能就是40分钟以下了,这种写作状态,基本上就是“夺命狂奔”,无暇细想,以凑足800字为目标,很容易出现偏题,最后的分数也多是38到42分。
  实际上,从组材,到构思,到行文,没有个把小时很难写得像模像样。但无论如何,要确保作文完篇,否则给阅卷老师的负面印象,远不是少50字扣一分那么简单。
  第五,至少要留出2分钟左右来检查全卷。
  每年都有考生,终考铃响起,才想到填涂答案,或者匆忙中填涂错误,导致冤枉失分。
  一定留出2分钟左右时间来检查作答情况。比如考试信息是否填写,答案是否忘记填涂或填错,题目有无漏做,作文标题写了没,作文正文有没有明显漏字或错别字,等等。
  各题型攻略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各题型的答题攻略,高一到高三的小伙伴都可以看一看。   
  高考目标: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105分左右,优秀生总分在115分以上。
  时间分配: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70分钟);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
  1、树立一种概念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
  ①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②一定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3、明确六个步骤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A、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
  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B、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C、找(筛选信息),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A.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B.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错因   
  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
  (1)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2)张冠李戴
  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
  (3)以偏赅全
  以偏赅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
  (4)是非颠倒
  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
  (5)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
  (6)超前判断
  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7)无中生有
  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8)瞒天过海
  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9)答非所问
  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10)喧宾夺主   
  所谓“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D、比(干扰项)
  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
  E、排
  根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
  F、选
  选出正确选项。
  小结:论述文阅读解题方法
  一是根据选项找原文;
  二是对照原文找差异;
  三是针对差异作判断。
  题目考察倾向
  第1题:从文本中获取加工信息,文本概念的理解、思路的梳理,据此做出逻辑判断。
  第2题:概括分析材料内容、比较阅读,信息重组,据此做出逻辑推断。
  第3题:论点、论据及二者关系。
  第4题:一般都是局部信息整合题,也是全卷第一道主观简答题,千万别慌张,这题难度不大,这题仅仅需要你把指定范围的文本进行一下信息整合,分点作答即可。
  第5题:
  这类题目有两个共性:一是题目会给出一定的情境,一是给出一定的答题要求。
  ①观点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材料;
  ②材料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主要观点;
  ③生活情境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应对生活化的具体场景问题。
  解决办法:答题时先要审题,看看题目给出的观点或现象的内涵有什么,然后再从文本材料中寻找能佐证这一观点或现象的表述内容,最后结合所给题干中的材料对观点(现象)进行解释阐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
  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
  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
  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
  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①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②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③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4)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
  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6)探究题:
  命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
  (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断其正误或优劣;
  (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⑴要点须全面;
  ⑵陈述有条理。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友情提醒】
  一、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
  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
  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
  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三、解答一般方法
  1、原则:主题在心中,答案在文中,方法在胸中
  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3、步骤:
  第一步——速读原文
  第二步——审读试题
  第三步——重点回读
  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
  规律点睛:
  1、整体阅读 把握主旨
  2、认真审题 文题对应
  3、瞻前顾后 考虑全面
  4、对照要求 规范答题
  掌握语言组织方法:
  (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①根据分数提示 ②按照一定角度 ③用数字号 ④归并整合 ⑤相关要点。
  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
  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
  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文言文阅读
  1.断句题
  【看实词】
  首先,找名词(或代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朝代名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所以前后经常要断句。
  其次,找动词谓语,这是全句的核心,可以前后追问,进行推断。(介宾短语一般紧跟在前面的动词谓语)例:“良尝 闲 从 容 步 游 下 邳 圯 上/有 一 老 父/衣 褐/至 良 所”
  【看虚词】
  ①句首虚词。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断;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等前断;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是以、然则” 等前断;句首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尾虚词。句尾的语气词“也、与(欤)、邪(耶)、乎、矣、哉、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句中虚词。句中的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一般前后不断句。但是,也有特殊虚词用法,“而、则”的后面若句子较长,或者为主谓句,这两个词前面就要断开;若他们后面句子较短,就不用断开了。
  【看句式】
  ①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得无……乎”(得无异乎?)等,此类结构别断开。还有固定搭配如“是以”“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于是”“然则”等。
  ②文言文讲究对仗工整,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2.文化常识和词汇对比题
  熟悉常见文化常识和统编本5本书的课内经典课文的关键实词、虚词。
  3.文意理解
  常见错误和信息类、文学类文本命题雷同,参考上面解析。
  4.文言翻译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注意直译,力求“信、达”,不强求“雅”。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文言文简答题
  (1)不能照抄原文,必须是现代汉语表述;(2)必须分3点作答;(3)必须按照要求作答。
  文言翻译:(13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 。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
  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根据往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诗歌鉴赏:
  (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三)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五)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友情提醒】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语言运用
  成语填空题①看清前后文语境,优中选优填成语;②一定是写成语,不是其他的四字词,别写错字了!
  修辞效果题①先分点答出修辞作用;②再结合情感答效果。语句效果题①从内容和形式上考虑效果;②内容指写作对象,形式指词法、句法。
  语句补写题①注意前后的衔接;②要从全文去看待句子;③要注意字数符合要求。词语含义题  注意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以及语法上的词性。
  传统试题:1.压缩题。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数。
  2.扩句题。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
  3.变换句式,重新组织语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
  4.仿句题。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
  5.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①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应 衔接过渡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 合乎语病类型 选择最佳表述 修改效果明显)②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语境,地点,对象,上下级关系。用词要正确——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
  高考作文
  在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叫“有文采”?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
  一、化抽象为形象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二、化静态为动态
  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
  三、绘形绘声绘色
  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幽默俏皮活泼
  表达过于严肃,不免给人沉重感、压抑感,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五、善用修辞手法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注意句式变化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感。
  七、引用化用名句
  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同学,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下面结合高考考场写作的实际,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技巧。
  l.严格审题,深入发掘
  所谓严格审题,深入发掘,就是要对试题及其要求认真推敲,准确领会命题意图,深入发掘提示或要求中的含义,写出符合题意及要求,立意较高的作文来。立意上要尤其注意两点:一是准确性,二是全面性。审题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弄清作文类型,确定文体;二是要分析材料,选准角度。
  一定要注意材料中议论性语句,它往往给考生指明写作的方向,写作的方向是不能改动的,否则,就会偏题!另外,看是否明确要求联系自身。不要抨击社会、发牢骚等,少用政治术语,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
  2.广泛搜集,精心选材
  材料要典型,要有意义,有意味,有文化性。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建议多使用近几年出现的新人新事。对一些过于“新鲜”评卷老师可能不知道的,要适当地交代大体情况,以免给人捏造之感,运用的材料尽量与提供的原材料保持一致,即使关系不够紧密,也要注意围绕题旨恰当勾连,表明不偏题。
  不要去写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允许”编写故事,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杜绝“无我文章”和“抄袭文”的出现。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
  3.发挥所长,合理定体
  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像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考生一定要发挥自己所长,写自己擅长的的文体,还要根据自己占有的素材来确定文体。
  4.结构完整,眉目清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有一个较好的标题(命题作文除外),标题能较好地引领文章的内容。文章内容要精于分段,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以五至八段为宜。
  不管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一定要在标题(命题作文除外)、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开头反复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或标题中的词,材料作文如果拿不准,就找准材料陈述的对象和材料中的议论句,就事论事,反复论述,多角度论述、正面说、反面说,假设推理(如果不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5.力求新颖,创造亮点
  作文贵在创新。好的作文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作文是不可取的,也难以得到阅卷老师的首肯。求新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否则意欲求新求异,反而会因形害义,落了俗套。盲目创新,认为这是一个省力的捷径的想法是危险的。
  好的作文,总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自己的亮点。可在以下几方面出彩:
  ①标题要靓。审美性、哲理性强的标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阅卷老师精神振奋,如名言为题,比喻为题等。
  ②构思要巧。构思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是写作的角度。好的切入角度容易出彩,容易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和写作者的个性。选取一个小的切入点,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写具体,写深刻,往往能够以小见大,写出好文章。
  构思要耐心: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先写在草稿上;稍加思索想到的也写上。花上几分钟,列出提纲,绝对严禁胡编乱造。即使编写故事也要做到一大胆想象,自圆其说。
  ③谋篇出彩: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开头结尾忌讳冗长、拖沓,废话太多。
  ④情感要真。高考作文中,屡见无病呻吟之作。作文要抒发真实的感情,要求写作者要用心感悟生活,要把自己的情感态度投射或融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中。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感情,但人的情感又往往有许多差别,写出自己独到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就做到了新颖。
  ⑤语言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语句华丽一些不是坏事,或排比,或比喻,或整句、或短句、成名词化用为动词、形容词化用为动词、或用动宾短语、或用省略号感叹号疑问号等。背诵的名篇名句要有意识地使用。
  6.回头反观,弥补不足
  主要有三方面的任务:一是看审题是否恰当,如有偏差可矫正,在结尾部分充分解说你写的内容与话题或材料的关系,一旦跑题就不及格了;二是看标题、字数是否少,不写标题,按评分规定扣2分,字数不足(50字1分);三是看是否有错字(1个错别字1分)、病句。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作文中的硬伤,扣分无形之中往往是双扣分,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
  ★考生在考试书写上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四不——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自造字,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