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简析

作者:王越 宣宗岐  时间:2022/6/8 11:55:21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
  来源:语文月刊  
  全国甲卷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以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模式,体现了试题“稳中有变”的基本原则。阅读材料选自《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一个情节,主要围绕“题匾额”这一中心事件分三句话展开:第一句总写大观园竣工后要给桥上亭子题匾额的事情;第二句分别叙写了“有人”、贾政、宝玉等人题写的三种不同风格的匾额内容,其中的“新雅”“贾政点头默许”表达了鲜明的感情倾向;第三句从两方面肯定了宝玉所题“沁芳”二字的艺术魅力,“点出……佳境,不落俗套”“契合……之事,含蓄、周全”,具体分析了其魅力所在,解读材料时都要认真分析。材料选自中学生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题匾额”一事是贾宝玉个性才情的初步显现,对“沁芳”二字的点评也让人能感悟到其独特个性。命题材料能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考生在深刻理解材料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立足当下现实,以创新精神面向未来。
  同时,试题能引导考生读原著,悟原理,从经典名著中挖掘传统文化在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当代价值,从经典名著中学习科学理论,提升思想认识,指导社会实践。虽然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的知识内容,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理解命题意图,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这将对启发当代中学生阅读名著,传承传统文化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任务解析】今年甲卷作文试题的“任务”是: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任务指令”中第一句话是对材料的解读:“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是对三种不同匾额风格特点的概括,其中“移用”“化用”“独创”是关键词,点出了不同匾额的不同风格,同学们要高度重视;“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则表明,命题人并未对上述观点作出明确的是非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考生自主选择、自我裁决。第二句“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则告诉我们,具体作文时要用类比联想的方式,由点到面推广开来,要从“题匾额”这件具体的事件中,领悟出社会生活诸多领域里的同类道理。对社会生活中“移用”“化用”“独创”这三种不同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取舍,这显然就是考生应该考虑的核心问题。很明显,命题人的中心意图就是要求我们青年学生要有“独创”精神,而材料中对“沁芳”二字魅力的具体分析,又明确指出了“独创”精神的价值所在,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关键点深入分析,就不难把握行文的大体方向。作为当代青年,处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伟大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样以“独创”精神积极奋斗,面向未来,最大限度的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发展,竭尽所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是我们每个当代青年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命题人就是要我们思考:作为青年一代,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三句“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表明,这次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体样式很宽泛。“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有求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文中有“我”,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特思考,“写一篇文章”,则给予考生极大的选择空间,这就不会让学生拘泥于某种形式,便于他们自由表达,便于表现当代中国青年的“独创”性,便于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鲜明风格。总体来看,试题难度不大,重点要落实到自己所悟的“道理”上来,选材立意自由度较大。
  【写法指导】写作时要选好角度。材料共有几个主体,涉及不同角度,要注意选准角度,选最佳角度,尽可能朝命题人设定的角度上选;多元的价值就在于取舍,你选取的角度就决定了作文价值取向的高下优劣。
  要写出真情。“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经验”的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盲目照搬热点素材或经典材料反而会隔着一层,不能真正打动读者。
  全国乙卷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全国乙卷作文材料分两部分:一张表格,一段文字。图表材料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双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文字材料部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这样把“你”的成长与跨越也纳入“双奥”的视野,这就使你的成长也成为“双奥”以来国家发展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你的成长也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强大的标志,这样以“你”相称极具亲切感,也让你有认同感,因为你就是“亲历者”“见证者”,“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而未来前行,你又“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成为一名“奋斗者”“建设者”,“跨越永不停歇”。两则材料既有准确的详实数据,又有一个“见证者”“亲历者”的真切感受,把“双奥”以来的巨大进步和跨越式发展真切地表现出来,以“双奥”以来的伟大成就激发青年爱国热情,让考生表达自己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应表达的强烈感情。
  【任务解析】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首先是材料的主题很明确:“跨越,再跨越”。“跨越”是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指从“2008北京奥运会”到“2022北京冬奥会”的跨越,是我们已经夺取的佳绩,已经完成的创举,已经取得的成就,已经筑就的辉煌……“跨越”是无数先辈们已经创造出来的宏伟现实;“再跨越”是指当代青年的使命,是指当代青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跨越”是我们已经完成的奋斗目标,“再跨越”是我们将要描绘的理想蓝图。作为“跨越”的“见证者”我们有着共同的美好记忆,作为“再跨越”的“践行者”,我们又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我们要共同参与,努力奋斗,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其次,“写一篇文章”,对文体要求很宽泛,没有硬性规定,给予学生极大的选择空间,自由度较大。
  【写作指导】 写作内容要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双奥”以来我们国家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突出”国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突出”在“再跨越”过程中,青年人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突出”“我与国家发展”“我与民族复兴”的辩证关系,表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主人翁精神。
  写作时要注意:一是论述自己观点时不能脱离“双奥”以来国家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二是不能离开命题材料的关键点——作为“再跨越”的青年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三是要写清从“跨越”到“再跨越”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要写清楚“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