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贴近实情,贴近教学 ——也说“2018年长沙市中考语文作文命题”
作者:不详 时间:2018/6/22 16:17:54 来源:ht88111转发 人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贴近学生,贴近实情,贴近教学
——也说“2018年长沙市中考语文作文命题”
岳麓区中学语文教研员 黄晓莲
2018年长沙市语文中考作文题目一揭开面纱,便引起了期待的师生们一片唏嘘。确实,既在意料当中,又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其实,长沙市中考语文的命题一贯追求稳中求新。
本次的作文命题承继了2017年中考作文的形式,以材料作文的样式呈现,注重强调“体会、思考、感悟”;“写作要求“也提示得清晰明了。这些都吻合长沙市中考语文命题稳重的风格。
2018年的作文命题注重三个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实情,贴近教学。材料当中的对话,就是学生日常的话语,真实亲近自然,与学生没有距离感。对话的内容,也是学生写作时常常遭遇的困惑,紧贴学生的心情和作文教学的实情。所谈内容的核心,直接针对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是大家都想解决但有待解决的一个症结,非常贴近教学。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本次的作文命题,应该是坦荡实诚且寄意深厚的。考试的功能,除了检测评价之外,绕不开“指挥棒”的作用,既然绕不开,就直面语文教学,这又何尝不好呢?
作为一道中考作文命题来看,本次命题也呈现如下特点:立意丰富,角度多样,思辨多元。由主话题“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这一点来思考,学生就可以自行思考、立意。“要!”则意味真实、真诚就是最好的评价标准,由此则话题延伸到生活中为人做事的标准亦如此,写作的选材,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写作文这件事了。选择“不要!”的话,该怎样做呢?或者给平淡真实的生活一些创新,或者给真实的生活添一些色彩、滋味、联想、想象,这便可从对话二和对话三的内容挖掘。值得注重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立意,无论选取那些素材,都要有“真情实感”的思考和体会。所以,只要用心体验、用心感悟,“貌似笨拙的真实”(对话一)是美的,“略显单调的真实”(对话二)也是美的,“呈现虚构的真实”(对话三)亦是美的。由此,可以延展到生活中、学习中,延展到所见所闻,延展到自身和他人,写作的涉及面随即豁然开朗。
当然,中考命题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当中去画饼。况且,中考命题,也不是一次平常的作业,而是要关涉到方方面面,或好评如潮或差强人意或其他种种也不是局外人轻易可评说的。
但有一点还是想表达,本次的作文命题还是略显骨感,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不广阔,这便是太贴近便缺了距离美的缘故。
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018年长沙市中考语文作文评析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作文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开考铃响了,作文题跃入了眼帘。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微乎其微的平凡琐事能让人感激涕零,恩重于山豪情壮举也能让人无动于衷。今天的学生,衣食无忧,物质条件极为丰富,有关中考、高考甚至到了全民皆兵的境界,生活在备受呵护甚至是无微不至的环境中,学生岂能无情?学生有情,甚至是有对现实不满之情,他们从小就被关进学校,关进教室,关进书本,关进题海,一位位独具潜能的学生被一次次的考试打磨成了一件件标准件,他们能不痛苦?就拿长沙市中考而言,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体育等学科是中考必考科目;英语和语文人机对话、理化实验考查、音乐和美术艺术考试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的考查项目;综合素质评价是每一位学生中考评价的重要依据。各种考试考查结果均以等级形式呈现,学生在各类考试考查中都不能出现D或E等级,否则普通高中将不予录取,如此考评,堪称“全覆盖”,就连学生那极为有限的周末时间也要被体育考试、人机对话和艺术考试占用,学生之苦苦不堪言。
命题者意图不言而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真情的存在,从而追求完整而幸福的人生。能够直面当今学生中考作文之痛,引发学生对中考作文的思考和辩论,这是一种突破;但是受作文评卷标准的约束,为确保立意积极向上,今年中考中的“假作文”势必大量存在;倘若学生因真吐露而低分,因假迎合而高分,则有失今年中考作文命题之要义。批判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为此笔者真心希望学生在面对今年的中考作文提时,直面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教育的尴尬之处,能够畅诉衷情,为长沙市的中考改革提供现实依据,提出合理化意见,这更会是真正的真作文。
对于长沙市初中毕业生而言,什么是真话,什么是真情?真话是学业负担很重,社会体验相对偏少,更多是被动接受来自各方的关爱,而缺少积极主动奉献社会的行动。这种情景下的真情又会是什么?源源不断的各方关爱感动不了学生,如山如海学业负担严重摧残了学生,久在樊笼中,何时能复得还自然?两点一线甚至或者是三点一线,身处宽敞明亮的教室,生活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一切的一切都被因为司空见惯从而熟视无睹,学生的焦点完全专注到学习中去了,浓浓的深情甚至是泛不起半点涟漪。学海途中,他们甚至留不出半点时间来审视周边的一切美好,他们能够感受到的日复一日升学压力,苦不堪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面对行走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看风景成为了一种尴尬,周边生活的重重关爱成不了风景,堆积如山的书本试卷倒成了风景,为了升学考试,学生放弃了一切必要的亲近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他们的一门心思都扑在题海当中,是不是真情真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严格按照阅卷标准答题获得高分。今年长沙市毕业会考语文作文题,切中学生现实生活之痛,让学生有真话可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要真正引领学生敢说真话,会说真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卷机制,能够体现真人真事真情真感真真获得高分的宽容心境。如能如此,实乃长沙中考作文之幸。
值得深思的是,亲近自然和社会的体验相对较少,语文教材和课堂都在无意和有意地放大正能量,考评机制都在尽量地规范学生的立意,学生的作文能不失真?鼓励学生敢说真人真事真话,这是一种勇气和魄力,我们需要为这样的作文题叫好,更需要借助阅卷老师一双双慧眼,借助让中考改革回归生活开放式标准这一双慧眼,解放学生,让学生有时空去感受和领悟生活之真,如此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者:周芳元
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
作文命题要考虑考生的心智与经验
南方都市报06-18 06:15
开放专栏
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非常引人关注,但今年湖南省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貌似要抢夺风头—这道被称为“关于作文的作文”的命题,不仅让很多考生绝望而归,而且也让一众语文教育工作者大呼看不懂。
题目要求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熟知出题套路的人指出,这是防止作文考题被宿构被套作的手法,通俗点讲,就是不让押题押中。姑且不谈押题是如何在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下流行起来的,但反宿构反套作成为出题初衷,却罔顾中考生的心智与人生经验,将一个需要大学中文系学生乃至文艺理论工作者才够得上、谈得清的命题抛出来,完全看不懂其真正意图何在。
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我们可以再看看这道题提供的材料:
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这三种意见,一种从他所理解的“作文价值观”出发,一种从初中生的能力角度出发,一种从应试得分的功利心出发,倒也可以说涵盖了实际情况。出题者也许试图营造一个开放的作文空间,允许考生去讨论虚构所能带来的价值,但其间也势必需要牵扯到虚构的原则,这已经不是初中生能力所及的了。在应试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教育其实还部分肩负着道德教化任务的背景下,孩子们看到真实与虚构的选择题,你能指望他们轻松跳跃到艺术创作的领域内去畅谈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实际情况是,他们已然被题目直接误导进入是“说真话”还是“可以撒谎”的是非判断里去了。
如果不出所料,我敢打赌,很多学生的试卷上,应该都是写满了“诚信最重要”的表态,甚至还会反面立意“出于真情的谎言有时也是一种诚信”。在紧张的考场里,这是可怜的孩子们最容易抓到的救命稻草了。虚构的确不等于虚假,里面有艺术真实。但为博取高分,编造悲惨身世去获取阅卷老师同情的例子还少吗?这何尝不是一种不诚信?孩子的这种“旁逸斜出”也不是毫无道理,说不定是自己多次这样“虚构”博得高分后,在这则作文材料启发下的反思内省呢。
有人为此题辩护:一是讽刺初中生和初中教师看不懂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二是认为考查学生思辨能力,是对作文本质的回归。众所周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高考议论文的题型,对训练记叙文写作为主的初中生何其不合适。而思辨只是写作功能的一种。初中生的辩证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尚未处于优势地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点,而想象力则在初三阶段达到高峰。这些辩护者与其劝导别人多读点书,不如自己回家多学点中学生发展心理学。这个关于“作文的作文”题,其悖论就好比用语言翻译语言。哲学家和科学家尚且挠头,你让初中生怎么应付得了?就算末了出来几篇满分作文,证明还是有人能写出精彩文章,又能怎地?
事到如今,命题已难纠偏,但如果可以亡羊补牢,最实际的是,不如丢掉这份命题中对于考生不切实际的部分,回到他们的心智水平、认知标准,就听听他们是怎么谈真实,谈诚信,谈体验生活……毕竟,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宝物,再说,万一有许多孩子为了符合题意,虚构自己从写虚构作文被成功教育成写真实作文的“成长故事”,我们是该点赞还是该拍砖呢?
(作者陶知系教育工作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