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写作的“酵母”——《母亲的白发》作文指导一得
作者:尾山中学 孙加良 时间:2009/8/25 16:04:15 来源:sck_405 原创 人气:
在此,我结合九九年指导初三学生完成看图作文《母亲的白发》,谈谈自己的尝试。
《母亲的白发》是九八年莆田市中考作文题。画面上,一个女孩正为自己的母亲梳头。突然,她发现母亲的头上有几根白头发,顿时愣住,现出惊讶的神情。画面就定格于此,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写篇文章。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其内在的情感积累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完成作文。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一、音乐欣赏,以歌激发
出示题目之前,我先播放一首《白发亲娘》随着那如诉如泣,荡气回肠的歌声,特别是歌曲高潮的那一句:“娘啊娘,白发亲娘黄昏时候,晚风已凉,回去吧……”学生无不为歌曲中那深沉真挚的情感所感动,歌颂母亲,歌颂母亲这一永恒的主题已悄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这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为课堂定下了情感基调。
二、片言点拨,板书激发
在学生观察图画,明确要求后,我稍加点拨:“白发是衰老、操心、操劳的象征。年纪并不大的母亲,她的白发是怎样产生的?画面的小女孩为何发楞?她在想什么?”学生是有所动。
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么一句话:“催人老者不只是岁月,还有……”
偌大的黑板上,只有十一个大字与那欲言又止的点点滴滴。那六点省略号,似乎一声声钟鸣,敲响了深情的乐曲的序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它又似乐曲前那一句一句悠长的“引子”,勾起了同学们的深思。同学们的思绪似乎皆为“还有……”牵住了。
三、引言渲染,谈发激发
“早生白发,这当中何止是岁月之故,它包含多少感人的故事。操心操劳,母亲承受着多少生活的压力。她一颗慈爱的心,牵挂着儿女的一切。俗话说:而行千里母担忧。诗言:大雁飞得再高,飞不出天空的怀抱;儿女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思念。母亲的心舟怎载得动许多愁?真是:睡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牛有舐犊之爱,牛犊犹怀跪乳之思,兽犹如此,人怎能无感恩之情呢?同学们,你们可曾留意母亲为你们付出的心血?”一番引言对静止不动的画面作了详尽的诠释,使学生们情感的大海起了波浪。他们对眼前这幅画,这个题目不再是无动于衷了,而是有着较深刻的理解。
四、敞开心扉,以事激发
为了更好地感染学生,勾起他们相关的联想,接下来,我想学生讲诉了我母亲给我留下的一些刻苦铭心的往事。
讲母亲节衣缩食,供我兄弟俩读书,自己却吃藤叶度日;将母亲拖着病体挑草到县城换回一瓶补脑汁,只因为我读书时头晕;讲母亲一生多病,却从不肯就医,为的是节省点钱;讲母亲长年累月超强度的劳动,养我们长大,供我们上学,为我们盖房子;讲她过早的衰老,她操劳一生,没有享过福……
朴实的语言,诚挚的感情,感人的事迹使许多同学都掉泪。
“同学们,你们能否说出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或者说出你做出的对不起母亲、使她心烦的一件事吗?”我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至此,学生的情感高涨如潮,冲开了记忆的闸门,也打开了话匣子。许多同学都讲述了自己母亲的感人事迹,有的同学也讲到了自己做过的让母亲操心、伤心的错事。
五、结合德育,以情激发
适逢九九老人年,“尊老”是学校德育的一个方面,政教处打算开展“把爱心献给父母”的演讲比赛,我借此契机,结合作文题目进行“煽情”,学生对这个题目有了更深层的认识,都跃跃欲试,有不吐不快之感。
六、移情入画,催情命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图画中的小女孩,现在你该知道母亲的白发是怎样产生了吧。对此,你有何感想?你会从那丝丝银发中悟出什么道理来吗?你一定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吧?”接着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画中的人物,变“写他人”为“写自己”。使文章着我之感情,更富有真实的情感力量。学生大都能移情入画,融情于事,写出较好的习作来。
这次作文出现了许多佳作,其中的一位同学把作文内容修改了一下,把题目换成了《父爱恩重如山》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 演讲比赛,她讲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听众。同学们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都是情感之花所结的果实。
若是在今年指导这篇习作,我一定会把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母亲在里头……”的诗句,还有我的习作《母亲,我永远的思念》一同献给我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们:我为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遗憾终生的憾事。我会讲述我对“角声三弄,无雪心寒。”的深切感受,是他们不只是“摇情动性”,而受到教育,增加他们完成作文的情感动力。
无情,何以动人?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写作指导,不可能是成功的作文指导。
若把写作比作蒸馒头,“材料”是面粉,那么“情感”就是“酵母”。若无情感充盈其间,再多的写法,再好的形式,也难以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来。(也就难以蒸出诱人可口的像样的馒头来。)
情感是鸣钟,会唤醒沉睡的思想。
情感是掸子,会擦拭材料表面的灰尘,使你看见到的,看是平淡无奇的东西“鲜活”起来。
情感是火光,会照亮眼前的一切,乃至心灵的深处,使你的思路“亮堂”起来。
情感是“酵母”能使你沉积的东西“发酵”起来,使之产生质变,酿出甘醇的“美酒”(文章)来。
让我们在写作之前或者指导学生习作之前,先打好写作的“酵母”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