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语文“五认真”
作者: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 曹泽均 时间:2007/9/30 17:35:3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一、将“认真写教案”等同于“认真备课”
一些同志编写教案时,只满足于文本的规范和漂亮,进行机械地复制、粘贴,构建一些虚拟的、理想化的程序和内容,自己并不懂得或压根就没打算讲。不是从教材、学生、自身实际出发,而是臆想应当如何,专注于内容的输出,很少考虑方法的选择和学生感受,学法导引无从谈起。连专家说的“吃透两头(教材、学生)”都未做到,更谈不上与自身能力吻合度的考量,许多名家、许多经典课例,我们无法模仿即源于此,三个因子,就有两个变量,如何学得到位嘛。
二、将“讲得好”等同于“学得好”
应警惕“明星教师”,这些教师知识渊博,口才极佳,富有个人魅力,极具煽动性,如果他们紧紧围绕目标,张弛有度,则是学生、学校之大幸;反之,在光环下必有阴影。教学相长固然不错,而“明星教师”的着眼点多在自身的发展,讲台异化为才艺表演的舞台。一些新上高中的教师明知自身的局限,谦虚好问,脚踏实地,往往屡创佳绩。
三、将“教完”等同于“学完”
每到高三就有教师抱怨“怎么教得完”,于是加班加点,死拼硬干,抢进度,目标指向教完教材,殊不知教完教材又如何。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知识点、能力点训练到位,教不完也罢。
四、将作业批改手段等同于批改目的
有人把教师誉为“现代愚公”,每天都在搬大山(作业本),主流舆论往往对搬山不止的现代愚公精神赞誉有加,这种认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判断,不少学生作文要赞颂教师,常常出现三个经典情节:深夜备课,深夜改作业,带病坚持工作。试想这种不讲工作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师如何培养得出具有科学精神的学生。批改作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而不是批改本身。难怪不少教师抱怨,批改作业到一定数量后,以后的批改已经成为只有象征意义的体力劳动。
五、将平时检测考试等同于选拔考试
选拔(升学)考试的主要功能是选拔,试题具有很强的区分度,档次拉得很开,高下立判,讲究淘汰率,根本不会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时检测考试则不同,侧重检测已学知识的知晓、重现和技能迁移情况,便于教师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复习巩固。如果误将平时检测考试等同于选拔考试,必将挫伤相当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动摇其信心,最后无意间把学生推向绝望的边缘,造成学生错误归因:我不是读书的料。
六、将认真辅导等同于多灌输知识
辅导是课堂教育、教学的补充,不单是渴求拔尖的优生和有薄弱学科的学生需要,全体学生都需要,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心理按摩和学法指导。“开小灶”的做法应重新诠释,大量挤占学生休息时间、挤占其他学科时间来获取学业短期效益的做法应当坚决停止。导致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一方面(知识)恶补,必将造成畸形发展,比原来更不健康,尤其是学困生,正如一位农民分得六块田,有一块良田,有五块薄田,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做才是提高产量的最好方法呢?是先着力改造薄田,还是先保证良田稳产高产?答案不言而喻,这在作物生长季节至关重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