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温故知新——语文高考试题的分析及明年的复习备考

作者:华中师大一附中 胡茂良|  时间:2004/9/5 22:17:56  来源:华中师大一附中  人气:
 
      
  2004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已鸣金收兵,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试题,以利来年的复习备考,很有必要。 
  一、2004年高考试题特点 
  2004年的高考,语、数、外三科均由湖北省单独命题。语文试卷的试题平和,难度适中,过渡平稳。总的看来是首先求稳,稳中有小变。“稳”体现在三个方面。1.依据“考试说明”命题的原则未变。如“考试说明”中规定当年要考标点符号(连续多年未考),结果就考了;“考试说明”中规定当年不考识记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常识以及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结果就没有考。2.注重能力考查的命题思想不变。2004年的试题仍然分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突出了读写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高考命题考查学科主要的、重要的内容的要求,反映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给中学语文教学以积极的导向作用。3.试卷的总体结构形式不变。试卷仍是Ⅰ、Ⅱ两卷合一,分七大题进行考查。这种形式给考生以“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变”也体现在三个方面。1.主观题、客观题的比例有所调整,文言文阅读的客观题减少了一个小题,赋分由原来的15分减至12分,相应地,文言文翻译的主观题增加了一个小题,赋分由原来的5分增至8分。文言文总体的考查量、赋分值没有改变。2.总题量有所调整。表面看确实如此,总题量由原来的26小题变为25小题,但因为只是涉及到文言文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调整,实际考查的量并没有变化。3.考查内容有所调整。2004年恢复了标点符号的考查,将2003年的语病考查题合二为一。 
  二、2004年高考试题分析 
  整套试卷出于第一年单独命题,以稳定为主的考虑,拟得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在兼顾2004年“考试说明”调整的同时,模仿套用去年全国高考题,尚缺乏自己的个性。这一点可以理解,要做到有鲜明的“湖北造”个性,肯定要假以时日,而不能一蹴而就。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今年的试卷考查了字音、字形、标点、词语(包括成语)、辨析病句、变换句式、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等内容。其中,除标点符号的考查是新增加的内容之外,拟题的角度和方式,基本无多大变化。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今年仍选用默写名句名篇。默写的内容,都源于高中新教材指定的背诵篇目中。 
  3.古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的题目拟得不错,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比较充分的开放度。如“失”和“阔”字哪个字更好,既可谈“失”好,也可谈“阔”好,还可以谈两字都好。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这道题也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古文阅读仍然选用记人叙事文体,使学生没有陌生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去年全国卷分成两个小题考查,今年变为一个小题,相应地在第Ⅱ卷中增加了一句文言翻译题。这种调整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值得充分肯定。 
  4.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为小阅读和大阅读两个板块,前者选用自然科学文章,或者选用社会科学文章,后者选用文学作品;前者注重考查理解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综合分析以及判断能力,后者除了考查理解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之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这是近几年高考形成的固定格局。今年的小阅读选用了一篇自然科学文章。选文篇幅长了一点,占用了学生的答题思考时间,此为不足。大阅读选用了一篇散文,文章的内容过于浅显,拟题的技巧和难度都很一般,总体不太令人满意,估计答题的区分度也不太大。 
  5.写作 
  今年的作文仍然沿用“话题作文”形式。话题内容涉及到个人和社会实际,在开放的前提下,增强了限制性。材料中涉及到了制镜、售镜和买镜,但话题只是“买镜”,这就需要严格审题了。光谈“制镜”、“售镜”而置“买镜”于不顾,就应视为偏离题意。 
  三、对教学与复习的建议 
  讨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有两个未知因素客观存在。其一,湖北省单独命题,经过了今年的适应性过渡,明年会不会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其二,命题的依据还会不会继续沿用全国高考的“考试说明”?我们姑且这样揣测:变是必然的,但变也要“和平演变”而非“风云突变”。大的方面不变,小的方面渐变。在这个框架下,对明年的高考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今年仍然只考了近义词辨析和成语辨析,未涉及到成语之外的惯用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众人捧柴火焰高”、“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等,明年极有可能涉及,复习中要加以重视。②一份试卷中,不可能覆盖当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所有知识点,许多知识点只能逐年轮流考查。今年未考的,明年有可能考;今年考了的,明年不见得不继续考。因此,不能只跟着试卷本身跑,要着眼于“考试说明”的内容。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等,今年试题未涉及到,复习中当全面复习。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张伟明明确说过,“作家作品”和“默写名句名篇”在每年试卷中,二者选其一,逐年轮换出题;两者都考,就减少了能力考查的量。近几年考的都是默写,但复习中不能弃“作家作品”而不顾,万一明年要考,岂不是“掉得大”乎? 
  3.古诗文阅读 
  尽量读懂文言文,增强翻译文言文的准确性,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是教学与复习中努力的目标。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要译准大意,又要特别重视句中关键词语的落实。 
  4.现代文阅读 
  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精炼概括文意、句意的能力以及准确表述主观题的能力,既是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的弱点,也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复习中应该强化的重点和难点。 
  5.写作 
  高考写作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常用应用文在2000年、2001年的“考试说明”中曾打上星号,表示不列入当年的考试范围。近几年取消了星号,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允许学生“文体自选”,有些考生事实上就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总结、报告等应用文体,这不能说不符合要求,故“考试说明”中把星号去掉了。平时的写作训练以及高考复习中,各种文体都要练到,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使不写话题作文而规定文体写作,学生也能照样应付自如,才是最稳妥的应对之策。 
  四、改进教学和复习的具体措施 
  1.教学与考试不要混为一谈。教学与考试有密切联系。考试时的知识与能力从何而来?它有赖于平时的学习积累,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教学与考试又是有区别的。平时的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要动辄就将生动的课文分解为考试的知识点,那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味口坏了是吃不下饭菜的。复习中则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条理性地进行系统复习。 
  2.复习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杂乱,高考复习正是进行系统整理的有利时机。为了保证复习的效率,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建议高二下学期,将语文教材第五册提前上至少两个单元,在暑假补课中再上至少两个单元,高三时处理第六册就从容一点。一般说来,第六册只上文言文,现代文最好指导学生自己课外阅读。复习备考时间至少应有半年的时间保证。 
  3.复习的计划要有条理性。语文高考内容多年前就与课本脱钓。因此,高考中可以考虑不抽用专门时间复习课本。一般采用两轮复习法。前一时期按知识点复习“步步为营”,后一时期作模拟试题“实战演习”。当然,这两轮只是总体上的划分,实际操作中可以有交叉,但按知识点复习应视为重点。因为按点复习是稳扎稳打,有系统性,而作模拟题是缺乏这一点的,因为一套试题的涵盖面有限,只能碰到什么作什么。作文的复习宜分散穿插在各个考点之间进行,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4.复习课要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复习课同样讲究教学方法,不是说复习课就是简单的作题讲题甚至教师单方面灌输。复习知识重要,但告诉学生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一起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更重要。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标答”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教学与复习的经验,时刻关注明年高考的最新信息和动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做到严肃、认真、科学、有效,我们对明年的高考就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