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彰显文章内蕴
作者:李鸿雁 时间:2007/4/15 1:11:1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这里仅就作文中“如何言情”谈一些基本的策略,以飨考生。
一、叙事求“真”诉真情
感情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之中,感情“真”,首先要事情“真”。而这一“真”字,我们绝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就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事实,还应包括作者的阅读所得,甚至于建立在现有思维水平上的所思所想。因为作为一个高中生,阅历还相对肤浅,如果一味地只求记写围绕自己的事实,势必只能显现出材料的匮乏,更多的是让作者活在幼稚的记忆中,或者发一些无病呻吟的感慨。更有甚者,再没有娴熟的文字驾驭功底,文章自然就会索然无味了
考生在尽量多做生活积累的同时,要多读多思,积累起丰富的素材。如果要写自己的圈子以外的人或事,就要尽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化身所写人物或融身所述事情之中,在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中,在一种对话式的模式中,将真情宣泄出来。如2006年安徽卷中的一篇《碧海青天夜夜心》,作者即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与李商隐对话,探索李商隐的内心世界,自然读来也就有了一种凄美的感触。这样写来,虽非作者生活实际的“真”,但也同样会引起诸多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二、绘声绘色方有情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情景交融”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写作技法。而这里所说的“绘声绘色”也便是提倡学生要善于进行景物描写,以此来烘托感情。让情与景伴生,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会使感情的流露更加自然而含蓄。景物描写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要围绕中心景物构造“画图”,一是要符合人物情感选择景物。实现文中写景的艺术美与和谐美的统一,再要注意笔法细腻流畅,状物有声有色,文章也便意味无穷了。
此外,“绘声绘色”还应体现为生动的、典型的细节描写。具体入微的细节描写,小到一个动作眼神、一个微妙的心理活动,只要刻画得细腻、自然,也就会达到“一瞬传情”的艺术效果。就像张籍的那首《秋思》中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自然而生动地把诗人浓浓的乡思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
三、斐然文采自蕴情
毋庸置疑,一篇文章要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当然,文采不一定非要言辞华丽,在质朴中流露深挚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也一样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说明,语言风格的不同,绝不影响文采的表达,关键的是我们如何以文采来倾诉情,以文采来感染人。文采的获得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底蕴,再对其进行组合、加工、润色,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才会浮现出来。
文采的体现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选词生动。根据语言整体风格的需要,尽可能选用生动可感的动词、贴切的形容词、合律的叠音词以及意蕴得体的成语等。文章有了丰富的词语做基础,也就会情文并茂,极富美感了;其二,句式灵活。立足平时,多注意对各种句式(常见句式包括: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②肯定句和否定句;③主动句和被动句;④长句和短句;⑤整句和散句;⑥常式句和变式句)的了解,在具体语境中考虑到每一种句式的语气情调,合理运用,自然就会使文意富有流动美,情感表达也更为充分;其三,善用修辞。文章波澜不惊,是难有成效的,这就需要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如其分,灵活多样,就会使文章的语言文采飞扬,情真意切。一般地,一定要注意排比、比喻、比衬、比拟、设问、反问等手法的得体运用。
当然,情感的流露是一个自然生发的过程。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中进行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以及传情技法的积累的同时,也要加强情感的积累。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能使积聚于心的感情因子自然流溢出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