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17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活动。
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复杂的人物事件,都粗线条地划分为有限的类别。浅薄化就是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谐音梗就是浅薄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每年通过谐音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流行语,比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集美(姐妹)、雨女无瓜(与你无关)等等,究其实质只是换了一个别字记音,和修辞中巧妙的谐音双关不可同日而语。
特殊的网络传播方式是造成流行语缺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助网络,今天流行语发展出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其使用率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一个新鲜的说法,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就传遍整个互联网络。但是,传播快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缺少了时间的过滤和积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流行语本是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任何时期都是普遍存在的,网络时代之前的流行语往往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或者文字媒体的广泛引用才能流行起来,所以留下的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如果说从前的流行语是久经考验的“经典款式”,一用忘不了;那么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新潮产品”,尝个鲜就很快下架了。在这种形势下,浮夸化诉诸强烈的情感表达,标签化夺人眼球地凸显特征,浅薄化立竿见影地无厘头搞笑,这都是促进快速传播的高效手段。
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缺陷肯定会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对习惯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代人来说,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放大的,好像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加上一个感叹号的,都是以“哇哦”“哇塞”这样的一种情绪表达出来的,但是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却缺少了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活动,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和对象打交道。仔细辨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标签的类型就那么几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热点事件就换一个新表达,比如“社畜”“996”“打工人”流行的时间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创新。在人际交往中,按照这样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我们就不愿意去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而是用“海王”“内卷”“后浪”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络语言暴力频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赞扬别人的时候也不例外,所有和疫情斗争的人都是“逆行者”,不再去思考“逆行”的动机、过程和压力,不再去思考不同逆行者的细微差异。网络流行语里的人物都是扁平的,不是立体的。显然,这种语言使用方式对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浅薄化则会带来追求快速反馈、放弃深度思考的习惯。使用者希望话语一经使用就引发别人的关注,用最低的成本去求取最大的收益。长此以往,我们的语言就会粗鄙化,我们的思考也会肤浅化。别字代替双关,搞笑代替幽默,哈哈一笑之余没有可回味的东西,还会对这种快速刺激逐渐上瘾,放弃对精致事物的追求。就像长期用鸡精做菜,会带来口感的迅速提升,但久而久之就败坏了味蕾,不能体会真正鸡汤的醇厚了。
流行语的诞生、传播和消亡,本来是语言正常的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着,但是网络时代极大提升了流行语变化的速率,我们要留心的不仅是它们对语言规范的影响,更要警惕它们对思维方式的冲击。慎重对待语言,就是慎重对待我们的思想。
(徐默凡《当我们说流行语时,我们在想些什么》,选自《咬文嚼字》2021 年第 5期)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但因为语言也是思维工具,所以使用流行语的过程也是体现人类认知的过程。
B. “集美(姐妹)”一词将“姐妹”以夸张的语义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搞笑的效果,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存在的浮夸化特点。
C. 网络流行语往往会缺乏之前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流行语所带有的“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优点。
D. 在语言更迭速度很快的网络时代,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不但体现了我们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更维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现在存在的网络流行语存在明显的浮夸化、标签化、浅薄化的缺点,所以其带有的新鲜、活泼、接地气的特点很难产生意义。
B. 流行语可以借助网络以病毒式的方式迅速传播,一夜爆红,广为大众知晓,但也常常使得流行语的质量缺陷因为缺少时间的考验而暴露、放大。
C. 大量持续地使用浮夸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会降低人理性思考的能力,情感的宣泄在一定程度上会折损语言带有的细腻情感表达。
D. 赞美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勇者为“逆行者”固然是好,若仅是不假思索地称呼,而不去仔细探究其背后因果差异,是不利于我们的思考的。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5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网络上,人们动辄“寻死觅活”,“哭死”“笑死”“累死”的表达随处可见,一天下来不知道要“死去活来”多少次。
B. “亚历山大”本为一个外国人名,在网络流行语中也可意为“压力山大”,即感到压力像山一样大。
C. “神仙”代表着尘世无法企及的无上神通,但在网络语言中,常见“学神”“男神”“女神”,连报道中也可见“神展开”“神转折”的用语。
D. 使用“网红”一词来指称所有在网上走红的名人,并常对其带有“哗众取宠”“轻浮浅薄”“不择手段博取流量”的贬义指代。
4. 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小宁掌握了用思维导图整理文本思路的方法,现在他学以致用,完成了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出图中的空缺部分。
5. 你的同络冲浪爱好者,你总能从他口中听到“绝绝子”“柠檬精”“冲鸭”等流行语,甚至在他的书面表达中也常常可见这些词汇。如何改掉这一不良习惯?请你结合文本为他提供合理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存在的浮夸化特点”错,根据“谐音梗就是浅薄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每年通过谐音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流行语,比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集美(姐妹)”可知,“集美(姐妹)”一词利用谐音,体现的是浅薄化的缺点。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采蒲台
孙犁
越过平原,越过一条大堤,就是白洋淀水乡了。
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得发黑色。芦苇万顷,俯仰吐穗。
自从敌人在白洋淀修起炮楼,安上据点,抢光白洋淀的粮食和人民赖以活命的苇,白洋淀的人民就无以为生。鱼米之乡,变成了饿殍世界。
正二月间,正是环境残酷、白洋淀的人们没法生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