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37
- 资源简介:
约6150字。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判别“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三、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虽在七八年级时接触过这种文体,但是还未系统学习过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方式。所以在读“敬业与乐业”的论述部分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敬业与乐业》是90多年前的一篇演讲稿,梁启超先生为什么要在一所职业学校上发表这样的演讲,而今90多年过去了,我们再读这篇演讲稿的意义何在?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文章背景、需要结合现在社会发展,这种思维的发散拓展和整合,对现在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三、文本链接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检查预习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旁骛(páng wù)
亵渎(xiè dú)
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