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4
- 资源简介:
约13650字。含有教学实录及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陕西省宝鸡高新中学田玲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学习目标】
1.朗读,感知诗歌基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品读,理清诗歌结构,拟写小标题,品析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体察一个穷困诗人的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
品读,理结构,赏语言。
【学习难点】
诵读,知背景,悟情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互动,读诗歌,引课题。
成都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双流也不例外。老师在咱们棠湖公园溜达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角落都有诗文流淌:温庭筠、陆游、范成大、朱熹、杨万里、元好问……听说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会到蜀地来。难怪清代文人李调元说,自古诗人例到蜀。
老师我来自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第一次来这里,我也写了一首诗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大屏幕出示,老师朗读)你从老师的这首拙作里,发现了哪些与成都相关的信息?(生自由说)
成都行
田玲
蜀州海棠醉武侯,青城丹梯天下幽。
都江龙水沃天府,永陵翠荫思古愁。
浣花溪畔圣犹在,宽窄巷口月如钩。
澄濯锦江图画里,追梦双流更何求?
(预设:学生说到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就可以引导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当年杜甫草堂发生的事情,探求诗人的精神境界。
(板书课题及作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大屏幕同步显示课题)
【设计说明】因为与学生不熟悉,所以才从成都说起,从双流说起,从棠湖公园的诗说起,再自然地引出自己写的诗,一是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