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539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较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例如《诗经•鲁颂》的《嗣》这一首诗里提到马的名称就有16种,全部《诗经》里的马的名称还有好些,这些字绝大多数后来都不用了。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产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椅子有靠背,最初就用“倚”字,后来才写做“椅”。凳子最初借用“橙”字,后来才写作“凳”。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比如有了桌子之后,“几”就只用于“茶几”,连炕上摆的跟古代的“几”十分相似的东西也叫做“炕桌儿”,不叫做“几”了。
也有一些字眼的意义变化或者事物的名称改变,跟人们的生活不一定有多大关系。比如“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这是词义扩大的例子。“肉”原来指禽兽的肉,现在在大多数地区如果不加限制词就专指猪肉,这是词义缩小的例子。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事物怎样改变了名称,那么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如:“耳”成了“耳朵”,“眉”成了“眉毛”,“鼻”成了“鼻子”,“发”成了“头发”。有的是一个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例如“首”变成“头”(原来同义),“口”变成“嘴”(原来指鸟类的嘴)。
字眼的变换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者因为恐惧、厌恶,或者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管老虎叫“大虫”,管蛇叫“长虫”,管老鼠叫“老虫”或“耗子”,是前者的例子。后者的例子如“大便”“小便”“解手”“出恭”。
(摘编自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材料二
孔子教弟子读书,不用家乡的山东土话,而用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后来历代都有共同语,称为“通语”“官话”。古代的共同语不要求有严格的标准音,使用者只有少数人,主要是官吏和行商。现代的共同语源于古代,但是不同于古代,它有严格的语音标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汇的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而显著的原因是它与人们生活联系较紧密。
B. “江”“肉”等语汇意义的演变,跟人们的生活不一定有多大的联系。
C. 孔子意识到共同语推行的重要性,因此用当时的“雅言”来开展教学。
D. 用白话文写作小说和论说文章,是“五四”时白话文运动的表现之一。
2. 下列语汇变化属于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一项是( )
A. “坐”在古代类似“跪”,两膝着席,后发展为现在的“坐”。
B. 随着“几”“案”的高度变化,“卓”字出现,后写作“桌”。
C. “涕”在古代指的是“眼泪”,后来演变成为现在的“鼻涕”。
D. 古文中常常用“东司”代指“厕所”,用“百岁”代指“死”。
3.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必须推进“言文一致”文体改革的原因。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