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23篇)
- 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2篇北冥有鱼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虽有嘉肴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5篇岳阳楼记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7篇湖心亭看雪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8篇鱼我所欲也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0篇曹刿论战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2篇出师表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3篇伯牙善鼓琴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篇陋室铭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4篇河中石兽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5篇三峡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6篇答谢中书书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作业.docx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业.docx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列传》)
【注】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宰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亦说乎 说:
(2)温故而知新 故:
(3)三军可夺帅也 夺:
(4)及为相 及:
(5)晚年手不释卷 卷: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4.【乙】文写赵普晚年读《论语》时手不释卷,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4分)
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
第5篇 三峡
[2021安徽]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改动)
【注】 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 沿:
(2)不以疾也 疾:
(3)发大溪口 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等到夏秋水涨时, 。(2分)
第10篇 桃花源记
一、[2021合肥包河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②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③,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 ①戴天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早年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②树深:树丛深处。③青霭:青色的云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初极狭 极:
(2)土地平旷 旷:
(3)屋舍俨然 俨然:
(4)愁倚两三松 倚: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桃花源记》(节选)中,“ ”从正面写出桃花源人的辛勤;《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 ”暗示道士已经外出。(用原文语句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