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3270字。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2021.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于是,费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草束成一
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
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
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
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
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
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
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
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
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
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
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
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性质是像同心网波纹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
的范围都不相同,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
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深深嵌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
惯性,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变和拓展。
D.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
下发现,这对重新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
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
理论的正确性。
C.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
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
的当代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
A.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入则孝,出则悌。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 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6~9题。
菊与城
雷抒雁
①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
性。
②那些黄的、白的菊,红的、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径可一米的圆柱、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缘着的,则依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楼”“滕王阁”;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有的阔笑!
③那些名贵的品类,亭亭玉立,碗大的花朵,有的澄黄如冠,有的粉丝轻垂,有的羞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