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讲解
- 资源简介:
约34890字。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讲解
年份 题目 作者 题型
2019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陈与义 大致分为五个考点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
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4.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
5.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核心考向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察。
2.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018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2017 《晓行巴峡》 王维
2016 《西村》 陆游
2015 《醉翁操》 苏轼
2014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2013 《古风(其十)》 李白
2012 《柳堤》 金銮
2011 《示秬秸》 张耒
2010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2009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2008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2007 《芣苢》 诗经
2006 《移居(其二)》 陶渊明
2005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2004 《红梅》 苏轼
2003 《江楼旧感》 赵嘏
2002 《登鹳雀楼》 畅当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高考中,若想在诗歌鉴赏上拿到高分,首先必须会读诗歌。
专题一 从标题入手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
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标题可能带有的信息有:
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基调等…
【实例】
(1)《咏 素蝶 诗》
联想 咏物诗——咏“素蝶”——如何以“素蝶”托物言志的?
(2)《征人 怨》
联想 征人,出征或戍守边疆的将士——题材为边塞诗——“怨”,情感基调为怨
(3)《送 何遁山人 归蜀》
联想 送别诗——送别“何遁山人”——交代了去往的地点(是否艰险之地?)——情感基调为惜别
(4)《春日 秦国 怀古》
联想 怀古诗——在一个春日里(时间),诗人在秦国(地点),怀古(行为、事件)——情感基调为怀古伤今
专题二 从正文入手
正文中可读之处大概是这两个方向:
方向一:“散文式的语言”,即提到的诗家语,将语言做了变形处理。
01 改变词性。
常见的如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的改变,如讲义所述,因古人炼字、炼意的需要而使用,起到了强化诗词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的作用。
02 改变词序。
主语后置 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宾语前置 香雾 云鬟 湿,清辉 玉臂 寒。——杜甫《月夜》
主、宾换位 秋色渐将晚,霜信 报 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