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题(15份)
- 资源简介: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六部分+写作+3+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三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传记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三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含访谈)+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篇名句默写+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辨析并修改病句+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图文转换+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扩展语句压缩语段+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练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4+强专项专题集训+Word版含解析.doc
作业1 写景状物散文(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坝上的云
王巨才
到坝上,像猛然闯进陌生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
最惹人的,是那铺天盖地、惊心动魄的云。大团的,如雪域高原巍峨耸峙的群峰,小些的,则像一垛垛随意堆积的棉绒。大团小团的云,逶迤纠结,撕扯不断,威风八面地布满整个天空,让人顿生敬畏。云是低垂的,似乎伸手便可抓到一把。云又是静止的,半天见不到些许变幻。太阳倒像是游动的。当太阳躲在背后的时候,云会呈现浓淡深浅不同的状态,而当她一旦露脸,所有的云团便立刻镶上耀眼的金光,像聚焦在一万只强光灯下,轰轰烈烈,辉煌无比。
云层的上面,是湛蓝的天幕。那蓝色,也是辽远的,深邃的,洁净神圣的,伫望之际,总有一种心底空茫,万念俱消,乃至整个人都要被融化的感觉。
这样的天空是能够让人陶醉的,感动得掉泪的。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蓝天白云下的塞罕坝,位于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余脉交界处,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原”。
真不敢相信大自然竟有这样神奇的灵感,把一片辽阔的原野摆布得如此周到,协调,精妙绝伦。中心的位置自然是浩浩渺渺、波光幽幽的湖水。从环湖小道走过,不时会有打挺的鱼儿跃出水面,挑逗人们的游兴;茂密的水草间,也会有不知名的野鸟猛地从身边腾起,像故意吓你一跳,而后带着一串悦耳的鸣声顽皮地向远处飞去。湖的四周,是巨幅地毯般铺展开来的草甸,草是浅黄色的,上面缀满蒿子梅、金莲花、野百合、风信子等五颜六色的野花,像是给湖水镶了一圈璀璨的璎珞。再远处,便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次第排开的白桦林和油松林,那白桦和油松都像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高矮粗细全都一样,看上去如同士气饱满的军阵,齐刷刷布满大小冈峦,煞是雄壮,威严。
谷底是一条小溪,泠泠有声,清澈见底。老曲说这便是滦河的源头,为保证京津用水安全,这一带是绝对不许污染的,连种地都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小溪对面便是内蒙古地界,山坡上一排青砖红瓦的平房,老曲说那村子叫十二座连营,属克什克腾旗。我问他家在什么地方,老曲左手一指,说就是远处沙柳树下的那几排房子,叫西连营。问光景过得咋样,答说还行吧,你们租的这三匹马都是我的,两个月旅游旺季,少说也能收万把块钱;平常时间,房前屋后种点荞麦莜麦土豆萝卜什么的,基本够一家人吃了;也没有什么负担,两个孩子一个在湖南上大学,一个在县政府上班。农村人要求不高,能自给自足,自由自在,也就满足了。
老曲 70 多岁,脸膛黑里透红,看去不到 50。见我们七嘴八舌连声称羡,他憨厚而不无幽默地表示,生活在这个地方,再不显得年轻些,能对得起身边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吗?
第二天,走进农场展览馆,发现另一个精彩的伏笔!
原来,这些让我们一整天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这被称作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的塞罕坝,既非老天恩赐,也非祖宗馈赠,而是当代英雄胼手胝足、生死以之的杰作。
这方曾是皇家林苑的风水宝地,历经放围垦种和战乱破坏,全国解放时已变成风沙肆虐的莽莽荒原。为了“给北京阻沙源,给天津涵水源,给国家增资源,给地方拓财源”,1962 年 2 月,来自全国 19 个省市的 127 名大、中专毕业生和 242 名工人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了植树造林,重建绿色屏障的征程。共和国版图上,一个新型的国营林场由此诞生。
想想看,那是一种何等艰苦卓绝的征战: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仅 417 毫米,无霜期也只有 42 天。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物质供应极度匮乏。正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年轻的创业者们不避风霜劳苦,吃窝头,住窝棚,饮雪水,抡铁镐,历经一次次失败,又夺得一个个胜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硬是在这片海拔1 500 米以上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派葱茏的绿意。现在,塞罕坝人工林和草原面积达到1 658 平方公里。这中间,自然包含几代林业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有说不完的感天动地的故事。
汽车沿京承高速公路南行,过了古北口,天气又变得灰蒙蒙的。如同从一场美轮美奂的舞台情景中返回现实,思绪纷然,感慨丛生。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描绘坝上的云以及云在太阳下的不同形态,表现云辽远、洁净神圣等特点,是为了引出下文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水。
B.文章运用移步换景和比拟的手法,通过对色彩、声音变化的描写,表现了塞罕坝景色的秀美,让人向往。
C.文中写几代林业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征战,表现了造林护林者的艰辛与奉献,也从侧面表现塞罕坝曾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
D.文章通过塞罕坝风光的描写、与老曲的对话和农场展览馆的介绍,将自然景色和人文思考有机融合,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解析:选B。B项,文章没有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而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的。
2. 开篇说塞罕坝“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首先明确这两句话充满赞叹语气,表达出了作者对塞罕坝的惊奇与赞美,用在开篇,可以自然引出下文对塞罕坝美丽风景的细致描写;从表达效果上看,也起到吸引读者好奇心的作用。另外,文章的最后两句,写归途中的空气污染,与开篇位置相对,内容相反,刚好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倍感塞罕坝的美丽风景和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不易。
答案:①表达对塞罕坝的惊奇与赞美,引出下文对塞罕坝秀美风光的描写。②勾起读者阅读的好奇心。③与文末写归途中的污染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对塞罕坝的珍惜。
3. 作者发现的两个“精彩的伏笔”,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结合题干提示“两个‘精彩的伏笔’”,结合文本内容,找出伏笔的内容,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如第一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老曲能身心年轻、生活满足,是因为有塞罕坝的优美环境的庇护和滋养;第二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塞罕坝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优美环境是林业英雄多年征战的结果。两个伏笔,层层递进,强调林业英雄的努力与奋斗。
答案:①第一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老曲能身心年轻、生活满足,是因为有塞罕坝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一优美环境的庇护。②第二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塞罕坝之所以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优美环境,是因为有几代林业工作者植树造林艰苦创业。③两个“精彩的伏笔”,层层递进,强调塞罕坝的优美环境和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源自几代林业英雄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奋斗。
二、(2018•辽宁省重点高中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水下六米的凝望
苏沧桑
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
题组一 多材料作文
1.(2018•四川省眉山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出世之人,往往因官场的肮脏、世俗的牵绊、人生的坍缩……你的心在天山,你的身却远贬沧洲,理想遥不可及。因失望而绝望,愤然斩断与世间的千般纠缠,倔强地活在并非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里。
入仕之人,往往因心中对家国的一腔热情,对天下命运的担忧,铁肩担道!粉骨碎身不能动其志。往往百年多病,僵卧孤舟,依然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
有人在官场被杀伐得支离破碎,仍然捧着一颗家国之心在顽强地战斗,宁教天下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有人哀叹着清新愉悦的田园生活,期盼着祖国的召唤;有人回首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切化作烟云,仍能在尘垢纷繁的世间留下一抹自信的微笑;也有人奉行独善其身的信条,守着一方纯真,让灰色的世界无法晕染进来……
这六句话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重大抉择上的状貌,以及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气度和知识储备。
2.(2018•甘肃省定西市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读了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任意几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文句含意,并选择其中几句在文章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立意参考:思考的意义,择善而从,看齐意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求知进取等等。
3.(2018•江西省临川区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截至2017年8月8日,由吴京导演的《战狼2》以累计56.79亿的票房刷新中国电影史票房纪录,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冠军,创中国电影史票房新纪录。电影是以因非洲战乱而“撤侨”的真实故事为背景。其中的一些经典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①人生是需要磨练的,只要走好脚下的路就够了。
②伟大的民族,你永远不能低估。
③请记住,要有实力。
④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
……
作业1 学术论文(一)
一、(2018•河北省沧州市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里亚(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着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险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20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20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
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
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
B.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的状态。
C.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
D.公元第一个千年,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是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解析:选D。A项,“只有微弱的联系”只是初期;B项,“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错;C项,“所有宗教”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比了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B.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的过程,思路清晰。
C.第二段论证“大唐是当时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了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解析:选A。“对比……崛起的方式及过程”错,文章并没有对两种文明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B.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的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
C.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
D.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选B。原文是说“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的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不是大唐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只是“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
二、(2018•山东省淄博市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