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出发探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 资源简介:
约3360字。
从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出发探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袁宝林
2017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但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卷的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都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相信所有高中语文教师都印象深刻,因为它传递出语文高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和方向,对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有重要意义。本文从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特点、命题形式、考查能力及创新价值出发,探析2018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相对于传统以句子和段落等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是间以表单构成的综合文本,图表类型一般有清单、表格、图标、示意图、广告、目录等,它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与社会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广泛使用。
一、 命题特点
1. 命题形式、结构、分值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卷都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分别是1卷的《国家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状况》、2卷的《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以及3卷的《博物馆服务社会建设格局新变化》。
选材特点。每道阅读题一般由2-4则非连续性、相对独立的材料构成,其中至少有1则为图表。几则材料之间有一个内在逻辑主题,但不同材料各有侧重角度,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一道完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讀题。选材多是新闻文本节选如调查报告、专题评论等,多取材于社会生活热点,三套卷分别涉及国家纪录片频道运营情况、生活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博物馆在城市服务中新格局,它们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鲜事物,体现社会发展变革方向,反映了社会发展积极变化以及丰富多元的一面。
三套试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字数均在1000-1200,阅读时间6-8分钟,解题时间12-15分钟。都设3道题,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1道单选题3分,1道多选题5分,主观题4分。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和准确判断,考查难度不大,学生正常得分不难;多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整合、逻辑推理判断,考查难度中上,3分易得,得5分不易。主观题方面,1卷设题“中美纪录频道开播初期运营模式的不同”,2卷设题“如何有效促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3卷设题“概况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三道题都是围绕某个关键词设题,该关键词都在某则材料中有集中阐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