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9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7 10:24: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600+5600字。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四类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 但2007~2016年的课标卷,只考查了传记一种文体。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使用了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 文本形式由连续性文本变为包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考查技能转移到筛选并整合信息。
  以全国Ⅲ卷为例, 文本由三个材料构成。材料一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是文字材料, 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二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 是文字图表混合材料, 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三来源于《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一文,是文字材料, 属于新闻报道。材料一着重阐释了博物馆在教育、科研以及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三个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通过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分析了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的间接经济贡献, 即它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种文本组织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碎片化”。那么, 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文本, 是否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一种认可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 三组材料的选择并非随机的, 而是紧密围绕“博物馆的贡献”这一主题,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其次, 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大环境的模拟和再现, 但考查的却并非碎片化的思维, 而是考生能否快速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筛选,能否用连贯的逻辑思维把握其内在关联, 能否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判断来源不同的信息。
  (一)2017年课标卷ⅠⅡⅢ
  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文是几则有关中外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材料。材料一摘编自《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该文发表于《影视制作》杂志2011年第10期, 作者杨玉洁、田霖。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所作的关于“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调研。材料三摘编自《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 该文发表于《中国电视:纪录》杂志2012年第6期, 作者张同道、赵蓉、于岩。材料四摘编自《多元延伸, 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该文发表于《传媒》杂志2009年第8期, 作者楚慧萍。四则材料中有三个是非连续性的新闻报告, 还有一个是图表数据, 围绕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特点、制播模式、观众构成, 以及美国电视频道的模式和发展进行讨论。素材多样, 有一定的专业色彩, 要求考生通过多元阅读、区间分析、综合归纳, 并带着问题进入文本, 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 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 12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 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 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 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 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 淡化栏目概念, 强化大时段编排, 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 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