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期湖南省衡阳八中文科实验班高一年级结业考试语文试题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7/19 16:20: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100字。

  2017年上期衡阳八中文科实验班高一年级结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为衡阳八中文科实验班高一年级结业考试试卷,本卷共22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通报老师。考生考试时请遵守考场纪律,开考后15分钟,考生禁止进入考室。
  3.本卷中的选择题部分请同学们采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非选择题请用黑色0.5mm中性笔书写。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第一部分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三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每题3分,共9分)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性叙事”特点。
  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不少学者以西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来论证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缀段性”。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西方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
  到了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西方学者关注到的当代系列叙事的特征和要素,早在中国明清长篇叙事作品中就有所体现。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的“巧合”,勾勒出的是中国传统叙事在经历“西学东渐”遭遇“迷茫”后,又在当代与世界的接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蓬勃的生命力。这恰恰反映出一种“必然”:在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整理和挖掘,它将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事实上,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即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能够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更是如此,它看似体系性不强,实则形散神聚,在貌似随意、自由的评点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评论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更着重于阅读的同感与共鸣。明清评点派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和各种批注与其说是对其他阅读者的一种指导,不如说更像是评点家在阅读上的一种个人体验和交流期待,这和时下流行的弹幕与微信点赞等络评点在形式上不无相通,可谓是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当前,各种新媒介平台的搭建或设置,可以使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直接进行交流。可以在作品留言区留言,可以在论坛发帖跟帖,可以在微博畅所欲言,可以开启弹幕想说就说,可以在微信中尽情点赞评论……然而,多元化和便捷化的同时,也使占主体的大众评点趋向于快餐化。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络上的大众评点未必真正发挥了批评的功能。很多时候,具体评点内容的简单化甚至口水化、粗俗化,似乎只能反映出被评点对象是否受大众欢迎及其程度。文学阅读不应该完全由商业利润来做主,文学批评也应该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在经典的流传和推送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 摘编自卢普玲《中国传统叙事与批评的当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段性叙事”是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创作的长篇小说往往由一段一段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这些故事拆分后可以独立成篇。
  B.“缀段性叙事”虽然广受青睐,但其弱点也很突出,导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缺陷。
  C.西方叙事观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而中国的叙事传统则注重空间结构,作品的外部结构形式与内在精神联系紧密。
  D.虽然有不少学者质疑中国传统的“缀段性叙事”,但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巧合”的事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之风的兴起,为中国传统叙事合理借鉴西方叙事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使得中国传统叙事在当代顺利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
  B.在评论中国叙事作品时,无法直接套用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叙事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
  C.明清评点派用点评和批注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和交流期待,这与当下流行的络评点有相通之处,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D.以大众评点为主体的络评点借助新媒介的技术平台而异军突起,当代批评方式更加多元和便捷,但与此同时,络评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电视系列剧可以借鉴长篇章回小说的“缀段性”结构,即总体上由相对固定的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而每一集的故事则相对独立、完整。
  B.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之所以可以用来阐述当今许多电视系列剧的叙事特色,是因为这些电视系列剧体现出“缀段性叙事”的特征。
  C.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在审美情趣上与西方文论有很大的不同,评论者在评点中不仅体现出主体意识和情感,而且更注重表达阅读同感和共鸣。
  D.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络上的大众评点不可能真正实现批评的功能,因此,不能把在络上是否受欢迎作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孤狼
  屠格涅夫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