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40字。
诗歌鉴赏形象类常考题型和答题要领及注意事项梳理——分模块考前冲刺,以题目串方法赵光文
(结合高三一年模拟试题整理)
新课标卷古诗阅读的题干指令非常明确,审准问题,扣问表述,往往就能顺利作答。不过也有不少题型,有解题要领,如常用的思考角度,恰当的表述格式等。在准确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掌握解题要领,会思考问题,会恰当表述,就能使答题准确而高效。常考题型和解题要领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人物形象
(一)常见设题形式:①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分析。
(二)解题要领。
答题格式:概括(特点+名称)+具体表现。
第一步,概括出人物形象,即“作品描绘了一个××特点××名称的形象”。第二步,用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人物的特点。
(三)特别提醒。
①只要是形象,不管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还是事物形象、生活场景,都由“名称”
“特点”“表现”三要素构成。
“名称”即形象的身份、称呼等,如“文人/戍边将士”(人物形象)、“山村景象/春日原野”(景物形象)、“梅花/杜鹃”(事物形象)、“过节的场景/送别的情形”(生活场景)。如果能给予形象一个名称,就冠之以名;如果实在没法给予名称,就笼统称之为“××人物形象”“××景象”“××场景”等。
“特点”即所写形象的特征,如“怀才不遇/高雅洒脱”(人物特点)、“优美恬静/萧瑟凄清”(景物特点)、“傲霜斗雪/凋零衰败”(事物形象)、“热闹喜庆/哀伤凄凉”(生活场景)等。形象的特点有时会在作品中直接点出,但更多的时候蕴含在具体描写中,需要认真深入品读有关诗句,予以准确概括。
“表现”即作品中对该形象的具体描写,答题时翻译或转述有关诗句即可。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较多,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发现作品中哪些内容能表现人物形象,进而准确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
(四)典型试题
1、(2016深圳一模第8题))
偶成①
(明)袁中郎
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哀。世情到口居然俗,狂语何人了不猜。
彭泽②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③岂无才。百年倏忽如弹指,昨日庭花烂熳开。
【注】①李贽睥睨一世、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和直抒个体赤子之心的“童心说”之文学主张,引起了少年才子袁中郎的强烈共鸣,他写下了多首对李贽表达钦敬的诗词,《偶成》是其中的一首。
②彭泽: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