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8 20:07:1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50字。
浅谈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问题
大新东门职中:黄新伟
从2002年开始高考文言文翻译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2004年的高考试题又增加了文言文翻译的文字量和题目分数,高考试题对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强化由此可见。文言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同时还要做到准确、通顺、明白、生动。要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在文言翻译中,以下几个与现代汉语语法判别较大的方面尤应注意。
一、注意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一些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常见一些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翻译时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政党句式。如:
①何由济乎?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④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册》)
⑤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占》)
例①中的“何由”是“由何”的倒装,属介宾前置,即“凭借什么”。例②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专词,将宾语调至句后,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例③“铿然有场院”用“者”字结尾,是名词“石”的定语,译成“铿然有声的石头”,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例④为谓语前置句,应翻译为“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例⑤中的“占开长勺”,属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提前,译音为“在长勺作战。”
二、注意凝固句式
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或称“凝固结构”。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的翻译,如:
①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③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例①中的“何……为”是文言文中表反问的惯用句式,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何辞为”翻译为“为什么(还要)辞别呢”。例②中的“不亦……乎”用来表示语气委婉的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吗”,“不亦惑乎”翻译为“为是(太)糊涂了吗”。例③中的“得无……乎”是文言文中表示推测语气的惯用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该不会……吧”,“日饮食得无衰乎”译为“每天的饭量该不会减少吧”。例④中的“无乃……乎”也是文言文中表示推测语气的惯用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恐怕……吧”,“无乃不可乎”译为“恐怕不行吧”。
三、注意互文合叙
古文中互文合叙句式较常见。互文指把本当合在一起说出的两个词语或句子拆开,上下各出现一个,理解时需要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起来意义才完整。合叙指古文中把本应当分开叙述的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合并为一个句式表达,从而使语言简洁紧凑,读来上口。这两种句式,翻译时容易出现错误,要注意识别,该分则分,该合则合。例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