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8/5 22:37: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师版).doc
│[中学联盟]安徽省东台市寿县安丰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生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师版).doc
│[中学联盟]安徽省东台市寿县安丰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学生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师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生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师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学生版).doc

  《柳永词两首》学案
  三维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  《望海潮》
  一、常识积累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一片)、双调(两片)、三叠(三片)、四叠(四片)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
  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内容上,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5、背景介绍: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
  ……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3、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人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
  4、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宋词的风格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 [作者简介]:
  见“优化设计”“新课助读”部分。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 )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3. [写作背景]:
  见“优化设计”“新课助读”部分。
  二、【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请同学们朗诵全词,完成“优化设计”“自主梳理”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故垒(     ) 羽扇纶巾(   ) 樯橹(        )
  早生华发(    ) 还酹江月(       )
  2、朗诵全词,划分节奏
  (二) [品读•鉴赏•探究]
  1.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还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
  ……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辛弃疾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比较学习法 
  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
  1、《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
  2、《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一、预习感知
  1、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  豪放   (风格)为主,关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背景: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辛弃疾通判建康,当时他正值壮年有为,但朝士都庸俗之辈。词人此时已南归八年,虽
  ……
  《李清照词二首》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体味两首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
  3.反复诵读,背诵这两首词。
  [知识链接]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学法指导]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
  1.月亮: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莲:表达爱情。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寒蝉:悲凉。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月夜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二、鉴赏诗词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和“炼字” 。如:《望海潮》中的“形胜”“都会”与“繁华”有牵引全词的作用。如《雨霖铃》的“伤离别”有直接点明感情的作用。《醉花阴》与《声声慢》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