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2课《苏武传》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2课《苏武传》(教师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2课《苏武传》(学生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3课《张衡传》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3课《张衡传》(教师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导学案:第13课《张衡传》(学生版).doc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用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知识链接】
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
……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 疏通文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2、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诵读 讨论 质疑 交流
【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简介(参看《优化设计
》,然后摘录要点在课本上)
2.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简析: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
1、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2、检测题见《优化设计》“自主梳理”
要求:独立完成,把错处和疑难处分颜色标注在课本上。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古今异义)
示例:
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押)
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长辈的尊称)
欲因此时降武 (“因”,趁机;“此”,这)
武等实在(“实”,确实;“在”,存在)
4、确认重点词义、句式。
(一)词类活用
单于壮其节 (意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
(二)句式积累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4、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早在18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分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二 信息筛选:
全文六个小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