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九)
- 资源简介:
有19道题,约6430个字。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九)
Xiaoyuer7676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l.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l)~(4)小题。(7分)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此时我们到达山顶,极目A (①瞭望②远眺③看去),满山的红叶,一丛丛,一簇簇,一团团,飘飘洒洒点缀在苍松翠柏之间,无拘无束地泼洒在大大小小的山峰秀谷之中。秋风袭来,满山的红叶,蹁跹起舞,五彩斑斓,婀娜多姿。望着眼前满山的红叶,重重叠叠,我不禁联想到我的(chōng) 憬,我的理想,顿时忘记秋日的惆(chàng),满怀激情地去收获生命的辉煌。
(1)给文中加点的宇注音。(2分)
点缀( ) 斑斓(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宇。(2分)
(chōng) 憬惆(chàng)
(3)“冉”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2分)
(4)文段中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填序号)(1分)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油然而生/栩栩如生B不胜感激/胜负难料
C. 触景生情/春和景明D.不可名状/莫名其妙
3. 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归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情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滴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
4.古诗文默写。(12分)
(l)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蒹葭萋萋,。(《蒹葭》)
(3)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4)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8)”愁”历来都是文人墨客重要的思想元素。“愁”是温庭筠笔下“”的殷切盼望;愁是范仲淹笔下“”的夜深霜浓,胡笛悠悠的睹物感怀;愁是李清照“
,”的千钧重量。
5.名著阅读。(8分)
(1)“如果一只‘耶胡’拥有大量这样的贵重东西,它就可以买到它所需要的一切,比方说,最漂亮的衣服,最华丽的房屋,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酒类和肉食,他还可以挑选最美的母‘耶胡’。”
上面的这段话出自英国作家的小说《格列佛游记》第四卷,这是主人公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是格列佛费了半天口舌解释的用处时说的话。(2分)
(2)于是我就这么高高地站着。而我曾说过,我不能忍受双脚站立于房间正中的耻辱,但此刻我却站在耻辱台上示众。我的感触非语言所能形容。但是正当全体起立,使我呼吸困难,喉头紧缩的时候,一位姑娘走上前来,从我身边经过。她在走过时抬起了眼睛。那双眼睛闪着多么奇怪的光芒!那道光芒使我浑身充满了一种多么异乎寻常的感觉!
选段中的那位姑娘是,简•爱从她身上学会了。(2分)
(3)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A 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文中A处人物的名字是,他险遭这一灭顶之灾的故事背景是: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4分)
6.综合性学习。(8分)
福州某中学举行了以“扶不起的老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左图),提取两条人们不愿扶起摔倒老人原因的信息。(2分)
材料二:3月19日,新闻周刊以《救人最重要,我没时间去想别的》为题,报道了漯河市一位武警战士路遇一位老人摔倒,不顾行人善意劝阻,执意将老人扶起来一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市民对他的行为“点赞”,其中不少是老年人。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得到的结论。(3分)
(3)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