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ppt13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九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2/9 21:13:5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3张。有教学设计,约4830个字。

  《香菱学诗》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2. 学习并运用多方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48回,原标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课文标题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短语,如果将其扩充,成为“香菱学诗”,你能在横线上填写什么?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完成填空。(参考:大观园中香菱向黛玉苦学作诗,精血诚聚成佳作。)
  三、多维观照,深入理解
  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背景,引出话题。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节观灯被骗子拐走,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香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当薛蟠外出经商时,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 宝、探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
  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
  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
  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
  3. 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最好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我们且把文中宝钗对香菱的评价连缀起来看:
  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个人定要疯了,直闹到五更天
  可真是诗魔了
  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