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题是高考语文能力考查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它不仅具有对思维能力考查的功能,而且对语言技能的训练也有很高的价值。现以"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试题”为例,对解答仿写题的注意点作一简析:<br>
[示例l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br>
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试题)<br>
一、话题的规定性。 <br>
仿写一般都要求:围绕某一中心话题来进行.如“示例”就明确要求“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如果考生无视题干对话题的这一规定,仍评论原题参照句的事物——一本书,就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无论仿写得多么精彩,也只能以0分计算。仿写题对话题的规定还有以下两种情况:<br>
1、指定性话题。如:<br>
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1998年全国高考题)<br>
这道仿写题要围绕的中心话题——时间,就是在题干要求中明确指出的。<br>
2、选择性话题。如:<br>
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词,仿写两句话。(2000年全国高考题)<br>
这道仿写题要围绕的中心话题,考生可以从试题提供的三个词语中任意确定一个。<br>
二、内容的限制性。<br>
仿写题虽说从内容上来讲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让考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余地,但仔细揣摩试提供的材料,它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忽视这一点,就容易导致仿写的句子与参照句的“貌合”而“神离”。如“示例”在仿写的内容上就有如下三点限制:<br>
1、选择的对象:必须是某一具体事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