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导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1 19:59: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00个字。

  16、《社戏》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学习重点:
  (1)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2)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自主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行()家惮()絮()叨()
  怠()慢凫()水潺()撺()掇()
  歌吹()家眷()皎()洁蕴()藻()
  漂()渺()纠()葛()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倘:
  (2)怠慢:
  (3)朦胧:
  (4)屹立:
  (5)纠葛:
  3.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2).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3).“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4).“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4.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5.“双喜,你们这般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吧?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的性格。
  “请客?——这是应该的。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性格。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会…”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性格。
  6.“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这句话表现双喜的的性格。
  7.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课内探究
  一、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二、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