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第七中学教学一部高一月考试题
语 文(苏教版) 2005.3
(命题人:王志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
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本试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踱(duó)步 养尊处(chǔ)优 缱绻(juǎn) 呕(ǒu)心沥血
B.骸(hái)骨 命途多舛(chuǎn) 迷惘(mǎng) 茕茕(qióng)孑立
C.瘦瘠(jí) 玲珑剔(tī)透 颓垣(yuán) 沁(qìn)人心脾
D.怜悯(mǐn) 寥寥(liáo)无几 庇(pì)护 万卉(huì)争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时髦 取缔 不拘礼节 心荡神弛 B.苍穹 坐落 绿阴蔽天 源远流长
C.陶冶 苍桑 夙兴夜寐 浮想联翩 D.窒息 社稷 一泄千里 有条不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B.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C.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若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D.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喙的组成部分。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微微露出了一些春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
B.这个贵族府第同邻近的村庄往来甚密,而且还经营一部分田地,这儿原先也该有牛栏、马厩,有牛、有马、有犁、有耙、有谷仓,还有干草垛。
C.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
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尝。
C.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D.当上级决定把这次飞行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普希金,俄国诗人,著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阿赫玛托娃,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没有主角的长诗》《光阴飞逝》等。
B.艾青,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等;舒婷,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C.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
D.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本铭,清代文学家,著有《七录斋集》;《鸿门宴》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二、(1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0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