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指要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 20: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诗歌鉴赏指导         

一、诗歌类别
  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略)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容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思乡诗、哲理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二、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②诗人自己的形象。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有以下几类: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瑟琶行》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饮酒》,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三、思想情感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① 忧国忧民
② 建功报国 
③ 思乡怀人
④ 超尘脱俗
⑤ 感时伤逝
四、诗歌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五、艺术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2、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3、从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 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4、从音韵的角度: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下面着重谈谈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几种艺术表现手法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
2、借景抒情  3、托物言志  4、对比烘托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5、化用典故    6、联想和想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  7、比喻、象征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六、风格流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