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
- 资源简介:
约4240字。
2011届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
郑培忠
【考点点击】
文言虚词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也是一个难点,需要我们吃透《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把握虚词题的做题技巧。《考试说明》中这样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一、“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说明》中明确指出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对它们必须熟练掌握,特别近几年各地高考考得最多的9个词(而、以、之、其、于、为、乃、因、且);二、“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要我们根据虚词在所给选文中的语境来确定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备考指导】
虚词的考查尽管是个难点,但还是有方法和路子可循的。
一、熟练掌握《考试说明》中指出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虚词一定要逐一落实,要区分每个词的常用意义和方法及非常用意义和方法,重点掌握常用意义和用法,兼顾非常用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词与词比较的方法,以类相从,同类集中,分辨不同,对比理解。例如“其”和“之”都能做代词用,但各自有自己独特的使用方法和原则,“其”常作主语使用,“之”常作宾语使用,二者用作指示代词时,“其”常用来表远指,翻译成“那、那种、那些”,“之”常用来表近指,翻译成“这、这个、这些”。
二、研究高考题,弄清虚词的考查特点。
(一)分清18个虚词中哪些考得最多,哪些考得较少,以便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考点点击”中已明确指出,不再赘述。
(二)所考句子,一句取自选文,另一句出自初、高中所学课文。这给我们备考指明了方向和范围,下文中我们还要详细介绍。
(三)高考题一般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来考查,也就是考查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和语法功能(词性与成分)。
三、立足课本,积累文言虚词。
常见虚词就那么几个,很便于我们积累,高考题目中虚词的考查又都有一句选自所学课文。可见,课文是我们学习、积累虚词的依据,重点的文章一定要反复去读甚至背诵,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我们才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们要在学习课文中积累文言虚词,做到多比较、多总结、多领悟。举个例子,如2008年北京卷的第7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四个选项中的第一句都是从考试选文中选取的,第二句都出自我们的所学课文。A项中的“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B项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C项中的“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选自《孔雀东南飞》,D项中的“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几篇都是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
四、结合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的用法灵活多样,其意义和用法,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确定,不可离开语境,凭想当然去猜。像虚词“其”有多种用法,它作代词使用时,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根据所给语境,确定它的具体指代内容。例如2008年浙江卷第12题A项“权贵有嫌其出位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看上去两句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