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模块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6800字。 青岛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模块高一语文试题
2010.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10分。
第Ⅰ卷(45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鏖(áo)战 引擎(qín) 弥(mí)望 三年五载(zǎi)
B.濒(bīn)临 皓(háo)首 呜咽(yè) 觥(gōng)筹交错
C.谄(xiàn)媚 皈(guī)依 邂(xiè)逅 蓊蓊(wěng)郁郁
D.涅(niè)槃 吮(shǔn)吸 袅娜(nuó) 同仇敌忾(kài)
1、D (A引擎qíng B皓hào首 C谄chǎn媚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粗犷 目不遐接 羸弱 出类拔萃
B.奚落 挈妇将雏 湮没 礼上往来
C.浑厚 得鱼忘筌 震憾 故步自封
D.洗练 藕断丝连 窈窕 惟妙惟肖
2、D (A目不暇接 B礼尚往来 C震撼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 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②要查清国有企业目前的财政状况,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大肆 国家财产。
③ 缺少自主发展精神,道德修养自我要求不严格的人是为二中人所 。
A.原形 侵蚀 不齿 B.原型 侵吞 不齿
C.原形 侵吞 不耻 D.原型 侵蚀 不耻
3、B (“原形”意为“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此义为贬义。“原型”意为“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所以选择“原型”。“侵蚀”意为“逐渐侵害使变坏”,“侵吞”意为“暗中非法占有”,所以选择“侵吞”。“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是不以……为耻。所以选择“不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名震江湖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三人青梅竹马,一同受艺于六艺书院,闻名于江南一带。
B.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C.“豪强”与“官家”,历来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4、C (A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B无庸置喙:指不容插嘴。D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发行业无非就是洗洗头呀、剪剪发呀、吹发定型而已。
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班主任严肃地说。
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等等。
5、A(B,应为“洗洗头呀,剪剪发呀,吹发定型而已。”C,应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D,去掉“等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责任,都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不必要的浪费。
B、各高等院校为了杜绝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纷纷贴出告示:考试作弊者一经发现,一律开除学籍。
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看着校史展览馆里的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和一幅幅成果图片,还有谁会否认我们学校教育改革不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呢?
6、B(A,“不必要的浪费”误。C,去掉“经过”。D,多重否定失当。)
7、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7、D
二、(12分,每小题3分)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 余船以次俱进 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