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分为识记和应用两个能力等级共9个考点,分布在高考试卷的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共9个小题,占30分。下面对近几年高考试题作一简单分析。<br>
一、字音<br>
1999和2000年没有考字音,2001年恢复对这一知识点考查时,试题相对简单,只考了一个错误的字音,是生活中容易读错的。2002年与2003年试题难度依然不大,但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在试题中没有给出需要辨识读音的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包括没有给出一组词语中相同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而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出的词语来辨识其中作为语素的形声字的字音是否相同。出这种题目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读音读半边”现已成为造成汉字字音误读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形声字辨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考试角度说,这也是对是否可能采用其他不同形式来进行汉语普通话语音试题命题的一种尝试。<br>
总的说来,语音试题的整体难度还有所下降。一方面,试题只是选择了最常用的一些具有相同声符的形声字,要求考生辨识,这比考那些相对冷僻的汉字的读音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更容易掌握;另一方面,试题还给出了包含这个汉字的常用词语(包括成语),这也可以避免多音字的干扰,缩短了考生思考的时间。而学生可能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弹也都在课本中出现过。<br>
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读巧记”,读准字音。多朗读可以增强语感。要多读《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纠正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同时,可以通过偏旁类推的方法来识记。<br>
二、字形<br>
过去没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是要求考生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br>
关于错别字的考查,过去曾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如在一句话中辨识错别字,在字音字形都完全不同的词语中辨识错别字,甚至要求在一句话或一组词语中选出2个错别字,等等。比较而言,2002年这道题目的难度是较低的。因为考生只需要在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且基本上都是常用词语)中辨识包含有1个错别字的一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在使用中最可能出现错别字,这对于平时对此注意不够的考生来说又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由于各例都选用了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给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也带来了一些干扰。当然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特别是容易混淆的音同或音近的词语)的总量并不是很多,所以估计今后对于错别字的考查不可能每年都采用这种题目。同时2003年的试题中第一次出现了多字俗语,要注意。<br>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相近音词的区别。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适当掌握一些造字法知识,通过分析字形来把握字义,辨析字形。<br>
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成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