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卷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一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坍圮(pǐ) 召(zhāo)唤 绵亘(gèn)
B.绮(qǐ)丽 炫(xuàn)耀 窠(kē)臼 百舸(gě)
C.发酵(jiào) 枯槁(gǎo) 恪(kè)守 遒(qiú)劲
D.绽(zhàn)开 叫嚣(xiāo) 隽(juàn)永 河畔(pà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渺茫 虚无缥缈 义气 意气用事
B.招聘 游目骋怀 搏击 脉膊微弱
C.国粹 鞠躬尽瘁 坚韧 坚忍不拔
D.苍白 历尽沧桑 暮霭 和蔼可亲
3.填入下列各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_____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________,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③不事________,却画面宛然;不求节律韵调,则自有一番动人的情韵扣人心弦。
A.闪现 寂静 渲染 B.幻现 寂静 夸张
C.幻现 寂寞 渲染 D.闪现 寂寞 夸张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写文章经常一段到底,且文不加点,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B.升到中学,就应该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C.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关键时刻,大家应作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长期以来,学生们对学校自来水龙头常自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6.下列两组句子,衔接最好的句子是:( )
①在有限的土地上,土地比房屋大,房屋比花园大,花园比花园中的路大,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②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③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④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每小题4分,共16分)
阅读下列节选课文的两段文字,做7—10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内容是:( )
A.塘上月色 月下荷塘 B.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C.月下荷塘的荷与风 月下荷塘的花与树 D.月下荷塘的荷与水 月的光和影
8.第一段文字描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好处是 ( )
A.写出流水含情,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悄然,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含情,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D.写出流水悄然,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9.对第二段中“月光是隔了树……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反衬法写月光轻盈荡漾 B.描写灌木和柳树的影子美
C.正面描写月色朦胧美 D.描写月下灌木和柳树之美
10.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是按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第二自然段则是由光写到影。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泻”突出了月光的皎洁。
C.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讲,本文通过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的心情。
D.两段文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将景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还用了许多叠字,使文章音节和谐、文气舒展。
三、(24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2题。
枯树与鲜花
雷抒雁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他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