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卷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市统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寥廓(kuò) 静谧( mì ) 百舸(gě ) 义愤填膺(yīng )
B.遒(qiú)劲 踱(duó )步 发酵(jiào ) 浪遏( è )飞舟
C.佝(gōu)偻 恪(kè)守 踟( zhí )蹰 强劲( jìng )有力
D.脉脉(mò mò ) 粗糙( cāo ) 召(zhāo)唤 亘(gèn )古不变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蔓延 驰骋 柳阴 绿树成荫
B、谒见 沧桑 喧哗 寒暄客套
C、熨帖 告诫 声誉雀起 欢呼雀跃
D、禁锢 缔造 负隅顽抗 向隅而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工程“水”的本源地湖北丹江口水库,垃圾污染触目惊心。
B、王灵是一个孤儿,从小失去了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是班主任老师给以了她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C、任何领导干部都不许超越党组织所赋予自己的权限,侵犯集体的利意和别人的利益。
D.从1995年考入大学始,他便背离故乡,只身一人在南国大地上拚搏,今天,终于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强调环保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
B. 在台湾地位问题上,陈水扁出尔反尔,大玩政治伎俩,一方面向公众表示要推动两岸统一,另一方面又抛售“一边一国”论,妄图使台湾独立成为现实。
C. 迷信邪说十分荒诞,却能够迷惑一些人,这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封建迷信观念是息息相关的。
D.国庆长假,刺激了销费,原本在这个季节销售不旺的彩电,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的经济繁荣,不仅没有对日本经济形成威胁,而且挽日本经济危机狂澜于既倒。
B、吴邦国、温家宝21日下午分别在北京会见了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
C、利用多种方式培养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已是使企业效益再创新高的当务之急。
D、IT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微软技术教育大会今年再次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无极限,演绎新精彩”。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确项是
A、《西厢记》,元代杂剧,作者是王实甫。《长生殿》,传奇剧本,清代戏剧家洪升所著。长诗《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B、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散文家,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废都》、《雪国》、《千只鹤》。
C、罗曼·罗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等。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