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同步练习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二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6 9:0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读〈伊索寓言〉〉〉延伸学习
思维训练 
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要讲根据,讲理由。讲理由好像很难,其实并不难,其中包括运用我们熟悉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的复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明自己的理由。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课内阅读
一.阅读1-3段完成1-4
1.第1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个分析”指的是什么?
2.第3段开头一句中的“这些感想”指的是什么?
3.文章可以从“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开头,而作者却先说一个社会现象,引出一个正确的分析,然后用“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的比喻讲出一番道理,这样安排结构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4.“三重安慰”实质意味着什么?
二、阅读下文第四段,完成1~4题。
1.“他”是指当时社会上的哪一类人?
2.概括“蝙蝠”和“他”的“方法”:A.蝙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一句中的“穷”和“硬”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
4.上文中共用了三个冒号,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13段,完成1~5题。
1.在儿童读寓言方面,作者的观点与卢梭的观点有何异同?
异:
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