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80字。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通过把我意象,品味意境,从而感受词人凄苦而深沉的愁情。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把我意象,品味意境,从而感受词人凄苦而深沉的愁情。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课程类型: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导语:轻抚中华历史的尘烟沙幔,萧瑟秋风中,一位才请四溢的女词人朝我们缓缓走来。她轻移莲步,衣着淡雅、面容憔悴、神情凄苦。自从金人的铁锤砸碎了京都的琼楼玉苑,也砸碎了她原本幸福而平静的生活。从此,她个人的命运便随着国家的命运而改变。靖康之变,她与丈夫被迫逃离家乡,南渡避难;南渡后不久,与他情投意合、恩爱情深的丈夫突然染病身亡,留下她孤身一人,四处漂泊。多年来,她尝尽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悲以及颠沛流离之苦。这一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此时,面对萧瑟的秋风,面对庭院满地衰败的菊花,面对梧桐更兼细雨,女词人不仅百感交集……(此时播放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声声慢》,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全词的感情基调。)
一、用心听读,初步感知全词的感情基调。
1、教师配乐朗诵完后问: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位女词人是谁吗?(学生会很快答出:李清照)听完后,你觉得词中传达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低沉、凄楚、悲凉、哀怨)
2、同学们,从这低沉、凄楚、悲凉、哀怨的倾诉中,你能听出女词人诉说了什么吗?试着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愁)非常好,这个“愁”就可以说是全词的词眼。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我们初次听出的愁,听出的凄楚与悲凉,齐读《声声慢》,试着进入词作中去感受词人的“愁”情。
二、用情诵读,再次感受此人的愁情。
1、全班配乐齐声有感情朗诵全词。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理解自由诵读两到三遍。
3、请三位同学分别试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分组读,男女同学赛读等诵读方式)
4、全班再次配乐齐声有感情朗诵全词。
三、用心品读,深入感受词人的愁情。
1、在上一步骤的全班齐读后问:词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愁?请用心默读,用心品读你找到的写出了词人愁情的语句,并试作鉴赏分析。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适当地点拨与引导,并且在恰当的时候配以不同方式的诵读。全词诵读鉴赏例析如下: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诵读鉴赏分析:
“寻寻觅觅”,平平仄仄,声音从低升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孤独徘徊的身影,通过动作写出了词人深深的失落感。(动作——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孤独徘徊)
“冷冷清清”,仄仄平平,声音由高而下,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到处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她一无所获。通过环境的冷清更是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环境——心境的孤寂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