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10字。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一、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文天祥为国献身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题一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二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中哪句话是直接抒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诗人的高度自信。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借景抒情是属于间接抒情的一种。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