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与象的诗性元素——话说意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4 8:59: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00字。意与象的诗性元素——话说意象
  刘真福
  一、如何理解所谓“意中之象”?  
  意象,简单的词蕴藏丰富的意义。简明地说,即意中之象,也许我们早已接受了这种说法。但它是谁的意中之象?是作者的还是读者的?为什么不说文中之象?我们历来尊重传统的作者中心论,但也应该尊重新的文学理论——承认作品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中的合理成分,把作品视为一个完满自足的小小独立世界,并正视作品客观意象与作者、读者的主观意象有或多或少的差异,那么,意中之象是否真的等于文中之象就值得怀疑。 
  我们还是借用一个简示图,标明意象产生的流程:
  客观物象—→诗人意象—→作品意象—→读者意象
  也就是说客观物象可以产生出多个意象,这多个意象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由此我们可以给意象下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意象就是来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作家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 
  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这样几点: 
  首先,它是客观外界之“象”的摹写。它具有生动可感的形式,或来自自然,或来自社会生活,当然也可能来自作家诗人的臆想,以夸张或扭曲的异形呈现,但也是有形的,而且是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它是物象,但又有景象、图像、肖像、心象、事象等种种杂名。
  其次,它表作家诗人之“意”。物象只是表层,主观之意才是内核;摹象只是依托,表情达意才是真正目的。从这意义上说,“意中之象”不如“表意之象”更妥贴,因为后者强调了“表达”的意思。
  再有,它在阅读中变异。同一个意象不同人心中产生的映象是不同的,有人理解得浅,有人理解得深,有人强调这一面,有人强调那一面。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个性化的、独创性的,所以应当尊重解读意象的再创造,在再创造中充分体悟人生,体现个人的感受力、理解力。
  最后,它是诗性元素。所谓元素,就是整体中相对独立存在的东西,也是不能再切分或不必再切分的东西,因此有人说意象是诗歌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诗歌是由一个个意象排列组合而成的,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至于说“诗性”,是说以诗歌为主,意象一般指诗歌意象,但诗歌并不是意象生长和活跃的惟一土壤,其他作品如散文也常常存在意象化的情况,有些西方现代派小说中也会出现古怪深奥的意象。
  二、意象与“形象”有何什么相同和不同?
  这里的意象定义好像与“形象”相近相似。确实如此,不过这里应该强调二者的不同。文学形象所指宽泛,包括单个形象,也包括群体形象;意象是文学形象之一种,而且是其中意蕴最为丰富深刻、形态最为鲜明独特的一种。意象是以单数命名的,多个意象应命名为意象群。
  象征,对于意象的形成和显现非常重要,它是意象的表达手段和存在方式,也是区别意象和形象的重要标志。象征是文学创作的常见手法之一,它通过具体形象暗示某种抽象的意义,象征物和象征意义是两个必备条件,暗示是象征的常用手法。所谓暗示,就是不将意义明显地表达出来,取消或阻断象征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把这种意义之间的联系留给读者去操作完成。
  那么,文学形象又怎样呢?文学形象是现实人物、事象或物象的直接摹写、忠实描绘,可以不夸张、变形,可以不运用象征手法;如果运用象征手法,那就变为特殊的文学形象——意象。 
  所以象征性、暗示性成为意象的主要标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