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11 10:03:5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740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
  新闻类
  高考压缩语段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对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减缩。高考大都围绕“新闻”设题。考试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提取要点,二是概括内容,如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组织导语和拟写定义等。本文就压缩新闻语段作一个总的评说,以方便高三同学复习。
  新闻类语段压缩的原材料文字及信息量较多,而答题时却要求用极少的文字(一般10-25个字之间)来概括其主要信息。因此,学生往往感觉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且无规律可循。其实,只要避免一些常规性的错误,这类题目得高分并不难。
  且看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字) 
  最近,在安徽枞阳县汤沟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养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2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下面谈谈学生做这类题目时常犯的一些错误:
  一、压缩后的句子缺主语(即陈述对象) 
  例:①注重智力投资,盖新房时建书房。(材料一)
  ②使用高科技,犯罪分子无处逃。(材料二)
  分析:新闻往往告诉人们什么地方(什么人等)发生了什么事,且压缩后的句子常采用“主谓”式,因此句子的主语(即:“什么人”或“什么地方”)必须要点明。例①中谁“盖新房时建书房”呢例②中什么人“使用高科技”不说清楚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意义。
  二、主语(陈述对象)不准确
  例:③安徽农民建书房,注重智力投资。(材料一)
  ④汤沟镇农民建房时盖书房,成为培养四有新人的典范。(材料一)
  ⑤公安机关对在逃犯“网上”督捕。(材料二) 
  分析:这三个答案虽有主语,但很不准确:例③主语范围太大,易让读者误认为“安徽全体农民”都“建书房”;例④主语范围太小:“汤沟镇”名不见经传,谁知道它在何省何县呢例⑤的毛病也是主语范围过大,让人误以为“全国公安机关”都网上督捕逃犯。
  三、主要信息(指事件或行为)概括不准
  例:⑥安徽枞阳农民重视文化从孩子抓起。(材料一)
  ⑦北京7月份缉捕逃犯200余名。(材料二)
  分析: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例⑥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具体的事件,例⑦的不足之处是没有突出最主要的信息——“网上”。(或“高科技”) 
  四、直接抽取一句话作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