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改编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1.读元稹《菊花》诗,回答问题(1994年11题)<br>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br>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br>
A.第一句写的是 。<br>
B.第二句把诗人 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br>
C.全诗用语 (分析语言特点),极富艺术感染力。<br>
<br>
2.读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回答问题(1995年11题)<br>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r>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 。<br>
B.“绿肥红瘦”句用的修辞手法是 ,表现的内容是: <br>
<br>
C.作者采用 的抒情手法,表达 <br>
情绪。<br>
<br>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问题。(1996年10—11题)<br>
双调•折桂令①•咏史<br>
阿鲁威<br>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br>
注:①词题一作《双调•蟾宫令•咏史》。<br>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诗中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是: 、 、 。<br>
B.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br>
C.这首元曲风格 。<br>
<br>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997年10—11题)<br>
望 洞 庭 刘禹锡 题 君 山[注] 雍陶<br>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烟波不动影沉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