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60张,教案约3810字。
诗词曲五首
教案整理:任军杰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掌握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的含义。
3、 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培养对诗歌的品读、比较、鉴赏能力。
教学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三)再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思考: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辛酸、愤懑。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用典)
3.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4.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这两句诗至今乃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四)梳理诗文的结构思路。
(五)小结: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六)古诗词拓展: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的沧桑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二.教学《赤壁》
(一)朗读《赤壁》。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世称“杜舍人”。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有造诣。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江南春》、《泊秦淮》《山行》均为传诵名作。
(三)再读《赤壁》并思考: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