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命题模式及解题思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24 21:38: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40字。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命题模式及解题思路
宁夏固原一中王连仓
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要答好这类题目,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外,更应加强对高考试题(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分析研究。对命题特点有了清晰的理解、理性的认识,就会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在考前建立起一种亲近感,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笔者试以2005和2006年这两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此类“表达作用”试题的几种命题模式及解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这样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真题回放】
1、  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06年山东卷,原文《文赤壁》)
2、  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侯与母亲的一场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05年北京卷,原文《合欢树》)
3、  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06年上海卷,原文《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4、  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6四川卷,原文《乡村的瓦》)
5、  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06年湖北卷,原文《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解题思路】
散文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1、  强化突出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
2、  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愉快、无忧无虑发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