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20字。易错成语例析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例析专题辅导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长期以来人们将一些事件、典故和道理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形成的。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成语的考查分量逐年增加,其中大多以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形式出现。现将一些在中考中常出现又比较容易误解的成语摘出,供同学们参考。
误用成语分类
现实性是中考题的特点之一,许多题目的素材都来源于报刊。下面是笔者在近期阅读报刊时“吹毛求疵”找出来的用错成语,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一、对象用错
1.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读者》2004年第8期第19页)
[析]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
2.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体育竞技报》2004年8月17日)
[析] “怨声载道”意即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由释义可知,“怨声载道”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而句中是指姚明个人,所以不能用“怨声载道”。
3.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35页)
[析] “如火如荼”原指军容盛大,现在用来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也可用来比喻形势发展很快。由此可知,“如火如荼”只适用于比喻气势、场面、形势、活动等,“对秋天的礼赞”显然不能用“如火如荼”。
4.关于郑贵妃欲废太子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的政治谣言,早已不翼而飞,传遍街头巷尾,但那毕竟是私下的窃窃私语,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以书面形式公开散发,可见事态的严重性。(《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第32页)
[析]“不翼而飞”应改为“不胫而走”。这两个成语的适用对象不一样:“不翼而飞”现多用于比喻东西突然无故丢失;“不胫而走”本意是没有腿却走得很快,多用来比喻消息、谣言、文章等流传或传播迅速。
5.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
6.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对待别人。)
7.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
8.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
9.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10.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栩栩:生动的样子。这个成语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说野生动物栩栩如生显然不合适。)
11.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二、褒贬失当
1.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2.后世合称的“高岑”,此时也登上了边塞的舞台。高适有着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数他了。(《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期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