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雷高考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一线通:诗歌鉴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10 17:27: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940字。
邢小雷高考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一线通
山西省阳城一中    邢小雷
本人吐血编创2008高考应考秘笈。本考点分四个部分阐释:
一、领先起跑线(基础知识)
二、捷径金手指(应考秘笈)
三、高考加油站(备考粮仓)
四、冲刺助推器(牛刀小试)
在四个部分中,对大多备考资料都作过详尽介绍的“基础知识”只作极其简略的提示,而将重点放在了“应考秘笈”的指点和详解上,这部分内容是本人和国内语文同仁教学经验的结晶,是金牌语文教练高考致胜的法宝。“备考粮仓”部分以附录形式提供高考必须掌握而且行之有效的易考点易错点。“牛刀小试”部分结合前三部分的讲解拟出少量具有指导性、纠错性、预测性的精品题目,供学生巩固提高。
拥有《一线通》,高考路畅通。
用好《一线通》,名牌路路通。
第十三考点  诗歌鉴赏
领先起跑线(基础知识)
从考点看,诗歌鉴赏多样的题型涉及范畴不外乎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 而表达内容又可分为识记常识、划分层次、把握意象、分析诗句描绘的画面、领会诗歌情感等几个方面。
(一)表达内容
1、识记常识。文学常识是文学鉴赏的基础,但作为考点,在各地考卷中出现的不是太多,这主要还是考虑不能让学生戴上死记硬背的桎梏。其实,中学生了解点相关文学常识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关键是不要太把它当一回事。2004年上海卷将对偶作为考点,2005年北京卷选择题中将“漏断”设为考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滴漏计时的常识,2005年广东卷要学生找出“颈联”中对仗的词语,由于某些考生分不清什么是颔联,什么是颈联,结果闹出了不少笑话。2006年上海卷将诗歌鉴赏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鉴赏张可久的小令《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思考“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指的是什么。这道题考查元曲中最简单的知识,答案是“曲牌”,并没有为难考生。这就善意地提醒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2、划分层次。诗歌非常讲究层次,鉴赏一首诗歌,弄懂它写了什么,就得能划分层次。2006年全国卷鉴赏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解!牛砺解犹可,牛斗残我竹。”思考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题画诗,共八句,前四句承题描写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达了作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3、把握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物象,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两个精心选择的具体物象来体现。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考查形式有二种:第一是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进行分析,如2004年广东卷鉴赏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要求就诗中二三联所用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这里,“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第二是对两首诗中的相同意象进行比较分析,这有一定的难度,如2005年浙江卷鉴赏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和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思考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什么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什么东西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傍晚的景色,以荷花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了拟人手法。前一首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4、分析诗句描绘的画面。古代诗歌景情交融,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要善于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在脑海中展开画面?从而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情感。如2006年全国卷二鉴赏王炎的《南柯子》:“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问: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这道题要求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关键词语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伤怀,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是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是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5、领会诗歌情感。描写意象都是为了抒发情感。要读懂一首诗,必须要领会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点在高考中也比较重视。出现的形式较多,有的是单独分析某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是分析整首诗的思想感情,有的是结合诗歌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有的是比较两首诗的情感。分析一句话的如2005年天津卷鉴赏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要求考生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诗中“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分析整首诗的如2006年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