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80字。
古代诗词鉴赏
考试说明要点的简要解说:
考点一:内容的理解
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历来是考查的重点。
纵观1994——2004年10年间高考(包括全国卷及京、沪卷)诗歌鉴赏题,可以发现,历年试题都须在对内容、主旨、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去完成,没有这一“理解和把握”也就无法完成对试题的正确解答。因为内容的理解不仅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鉴赏的关键,如果看不懂一首诗,鉴赏就无从谈起;有了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鉴赏才会成为可能。
考点二:语言的鉴赏
语言的鉴赏,既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
考点三: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
①抒情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②修辞手法:也叫辞格、修辞格。常见的辞格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如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考点四:意境的鉴赏
意境是基于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然而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
考点五:形象的鉴赏
“形象”在诗歌中,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柳絮榆荚、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由于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已经融为一体,所以通常称之为意象。
具体内容
二、考题分析
体裁——格律诗、宋词、元曲。
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
1、考了什么 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语言
形式——动静、虚实、衬托、用典、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内容、形式兼顾,限制、开放并举
2.怎么考 点、面有机结合 一般鉴赏与比较鉴赏 (平分秋色)
三、点评失误,引以为戒
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出现的种种失误,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原因。
文本:写的什么 怎么写的 ;试题:问的什么 怎么问的 ; 答题:回答什么 怎么回答
三、分析病因、引以为戒
在诗歌复习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各种答题失误,确诊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指明正误方法,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诗歌鉴赏中的九大常见病因作一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
晏 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