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复习点津2(北京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21 17:53:1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00字。《200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点津》第三、四讲,为《北京考试报》特邀系列稿件,对高考语文各考点精要点拨,言简意赅,深受北京考生欢迎。
《北京考试报》系列稿件:  《200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点津》(北京卷)
第三讲:结合语境,仔细体味
——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词语
                                   北京新源里一中  陈中复  撰稿                             
200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将“词语(包括成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改为““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这实际上是将词语的考试范围扩大了,因为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几种。该考点能力层级为D。
 “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它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高考实词的考查核心是“使用”,它体现出词语的“动态”。命题的选材,注重语言材料的生活化。常见题型是同音词、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词语的辨析填空。
正确使用词语,需要两种能力: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对语境的确切领会。前者是确认能力,后者是整合能力。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解题时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等。  
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包括:①能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音义。 ②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③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比较,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关于词语,就北京卷高考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易混词语的考查。另一个方面是对成语和熟语的考查。
对易混词语的考查涉及了很多角度,但在解题过程中关键是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1.首先要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一个成语是该成语中每个字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
4.运用反义词推究法:就是通过同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006年北京卷对“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一考点的考查,体现在第2题(字形识记), 第3题(近义词填空)和第22题(语言运用)中。第3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